免做宰相罷了!我老了,國事如此,豈能再做宰相,為千古之笑端乎?”——終不肯改。
開寶三年,韓熙載病逝於金陵,享年六十九歲,李後主為之廢朝三天,追贈右僕射同平章事(宰相)諡曰“文靖”。
他的墓葬在梅岑,與晉謝安墓比鄰。
【注】①韓熙載奉使汴京事,見《資治通鑑長編·太祖建隆三年》。
②韓熙載憶江南詩二首,見《全唐詩》。
③韓熙載以“帷簿不修”而被劾貶事,見馬令《南唐書》。
④李後主痛悼韓熙載,並追封他為宰相事,見陸游《南唐書》。
⑤盧多遜敘宋太祖諸行狀,散見宋·朱弁《曲洧舊聞》;宋·司馬光《涑水紀聞》等書。
⑥韓熙載生平事蹟,馬令《南唐書》、陸游《南唐書》均有傳。
。 想看書來
第二十六回 雪夜訪普 君臣爐畔畫長策(1)
建隆三年(公元963年)冬十二月甲辰日,汴梁大雪,這雪已下了兩天了,從早上下起,直到夜間,一刻也不停歇。雪片又大,朔風又緊,吹得滿天雪花翻飛,任你穿著斗篷,打著雨蓋,那雪片也會鑽進你領口,撲得你滿身都白,凍得你嘴唇烏紫。沒緊要事誰肯出來?何況此刻已過酉時,街道上早斷了行人,店鋪都上了門板,街上被雪映著雖不甚黑,卻因飛雪遮眼,看不甚遠,顯得一片混沌。地上的雪將近半尺深,卻是一個足印也無。偶或有一兩隻野狗溜過,也是沿著牆根,夾著尾巴,來去匆匆,又沒入黑暗裡,也不吠叫一聲,它也怕冷啊!
城南臥龍街趙府大門緊閉,趙普早已卸了朝服,身穿一件輕裘,坐在火盆邊上看書,木炭燒得紅紅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又用厚棉簾子擋著風,室內一點也不冷。一個丫環悄沒聲地走進來,先去攏了一攏炭火,然後稟道:“相公,夫人說:請你早點安歇,別太辛苦了,明日還要早朝呢!”趙普頭也不抬,只是揮了揮手命丫環出去,左手伸出去摸茶杯。就在此時,忽聽得一陣腳步聲急迫,直奔書房而來,趙普愕然抬頭,只聽管家在房外稟報道:“相公,適才王公公來說,皇上即刻駕到。”
皇上駕臨?這麼晚了,天氣這麼冷,皇上親自前來做什麼?趙普不惶多想,搶過卸下的朝服冠靴,七手八腳穿了起來,急急忙忙迎出大門去,只見大門洞開,一團團白濛濛的冷氣隨著朔風撲進門來,望出去什麼也瞧不見。趙普三步並作兩步搶出大門,只見雪地裡遠遠走來兩人,待得走近,才看清一個是個小太監,另一個正是宋太祖了。他也不帶侍衛,也不帶儀仗,乃至也沒騎馬、乘轎,乃是步行微服來的。趙普顧不得雪深,搶前兩步就趴下磕頭,奏道:“陛下,微臣不知駕臨,讓陛下受寒了!”宋太祖呵呵笑道:“起來,起來,咱們進去敘話,別凍著你了,這外面端的冷得緊。”說畢,啟步入內,趙普看太祖時,已成了個雪人兒,連穿著什麼衣服也看不出來。
此時,趙府上下全已驚動,各處燈燭匆匆點起,閒雜人等匆匆閃避。趙普把太祖引入書房,卸去遮風頭蓋,小太監接了去天井抖去積雪,太祖狐裘面子也已溼了。連連搓手,笑道:“好冷,好冷,有熱酒討一杯擋寒也好。”趙普連忙吩咐下去,便迎太祖在火盆邊坐下。太祖到趙普家多次,每次都是在大廳座談,這書房卻是第一次入來,回目四望,只見它也不甚大,沿牆放著幾架書,壁上掛著一幅王羲之真跡《喪亂帖》,安一張書桌,幾張椅子,此外什麼也沒有了。宋太祖見桌上攤開一卷書,著一塊玉石鎮紙壓著,顯系趙普正看書來著。宋太祖身上漸暖,興致正高,便走過去拿起一看,乃是一本《論語》,正讀到《為政篇第二》,“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太祖笑道:“趙兄乃能潛心貫典,這好得很啊!”趙普道:“臣政務頗繁,哪得遍讀群籍?這《論語》倒是常常讀的。臣以半部論語佐陛下奪天下,以半部論語佐陛下治天下。”太祖道:“是麼?這論語有這麼要緊的?你且說說看,這幾句話的精義安在?”趙普伸過頸來一看,說道:“這是聖人教導,以力服人不如以德服人的意思。”太祖微笑道:“話是可以這麼說,其實,德和力兩樣都是要的。臨之以威,然後才談得上惠之以德。不然,人家肯服麼?”趙普道:“聖人居心,譬如父母之對子女,責之亦緣愛之,固無別也。”太祖道:“這就對了,一味溺愛,豈不寵壞了孩子?”正自說著,幾個丫環捧了酒餚進來,放下後,去趙普耳邊低低說了幾句,趙普點頭,對太祖道:“賤內欲叩見皇上,未知皇上允否?”太祖道:“幾次到府,不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