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1 / 4)

根本不聽。

然而,安祿山在京城逗留期間,楊國忠的敵意已是昭然若揭。安祿山自長安返回范陽後,一進軍門就笑對諸將說:“此次入京,如入虎穴。今幸脫險歸來,可謂萬幸。將士們,你們也升官了!”將士頓時歡聲雷動。從這個時候開始,安祿山才開始憂慮不自安,反意漸露。大唐最有權勢的將領和大唐宰相之間的對抗無法扭轉,一個手握重兵,控制了北方和東北的邊鎮,一個控制著京師和朝廷,於是,便向個人和國家之間的對抗演變。

可笑的是,安祿山族弟安思順此刻已經看到形勢不妙,擔心安祿山日後造反連累了自己。此人與安祿山一樣,心計甚深。有一次,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立下戰功,玄宗任命高仙芝為河西節度使,以代替安思順。安思順暗中操作,讓一群胡人用刀割掉耳朵劃破臉皮的方式請願,請求留下安思順。玄宗又下制書,仍讓安思順為河西節度使。(事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為了日後不被連坐,安思順接連上奏朝廷,說安祿山將來必定會反叛的。雖然玄宗當時沒有相信,但當安祿山叛亂真的爆發時,因為安思順有奏在先,玄宗沒有連坐他。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安思順日後還是死在了死對頭哥舒翰手中,這將在後面一章中提到。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二 蠢蠢欲動的暗流(4)

對於楊國忠進言說“安祿山謀反”,玄宗不為所動。實際上是因為玄宗也知道楊國忠是個草包宰相,所以,他寧可相信安祿山,也不願意去相信不學無術的楊國忠。為了誆騙安祿山進京,好收集謀反的證據,楊國忠聯合吏部侍郎韋見素上奏,提出讓安祿山為相,派賈循去鎮守范陽,派呂知海去鎮守平盧,派楊光翽去鎮守河東。

玄宗想到安祿山能入朝為相,朝夕相見,大為興奮,就立即予以批准。但詔書草就後,玄宗又留中不發,先派宦官輔璆琳去窺探祿山是否願入朝為相。輔璆琳帶著玄宗賜贈祿山的珍奇異寶到范陽去見祿山。祿山事先接到長安密報,早知輔璆琳的來意,於是以厚禮賄賂輔璆琳。輔璆琳回京復旨,大說安祿山赤心為國、三鎮防務任重難離之類。玄宗也明白過來,楊國忠此舉無非是要對付安祿山,便拂然不悅,對楊、韋二人說:“朕推心置腹地對待祿山,祿山為人誠樸,絕不能反叛。你們這些人就是心胸狹隘,容不得祿山。今後,你們就不用管安祿山的事了,省得憂慮,由朕獨自決斷。”楊國忠和韋見素只好唯唯而退。

從此以後,楊國忠打定主意,要採取一切極端的手段,逼迫安祿山謀反,以造成既成事實,取信於玄宗。這個不學無術的大唐丞相,為了一己私恨,開始把大唐帶向一個更加苦難的深淵。

玄宗想高枕無憂地終其天年,但也覺察出有些不對頭的地方,擔心會有大亂子,心裡沒有底,便對高力士說:“我現在老了,朝事付之宰相,邊事付之諸將,又有什麼憂慮的?”高力士明白玄宗話後面的意思,小心地說:“我聽說在雲南的軍隊屢遭挫析。而且邊將擁兵大盛,一旦有變,陛下如何制之?”玄宗說:“你不要再說了,讓我慢慢想一想。”他想的結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儘量維持下去。但大勢所趨,無論玄宗還是高力士都無法挽回了。盛唐的沒落,均田制的破壞,政府財政開支的膨脹,禁軍的腐化,外重內輕局面的形成,所有這些都由來已久。

關於安祿山謀反一事,玄宗實在是拿不定主意,他願意相信安祿山,內心卻始終有些忐忑,但這複雜的心意無法向外人表露,便問楊貴妃道:“楊國忠屢次進言祿山欲反,妃子你說,安祿山待我們如此忠誠,會謀反嗎?”楊貴妃此時正為最喜愛的白鸚鵡“雪衣女”死了而傷心難過,搖頭嘆息說:“您看,我哪有心情管這個,別問我了!”玄宗長嘆一聲,自言自語道:“唉,真悶!”堂堂大唐天子,竟然在“安祿山反與不反”如此重大的事上只說了“真悶”。從此,凡是有再言“安祿山謀反”者,玄宗便命執送於安祿山處,任安祿山處理。

此時,身在范陽的安祿山收到身在長安的長子安慶宗密報,得知楊國忠派人包圍了自己在京的住宅,暗中處死自己的門客李超,既恨且懼。唐朝廷再派使者來時,總是以生病為由,不出門迎接。即使相見也是盛陳武備,戒備森嚴,如臨大敵。玄宗曾派給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裴士淹到范陽後,一直等了20多天,才見到安祿山。裴士淹宣讀詔書時,安祿山也不下跪修人臣之禮。

天寶十四年(755年)六月,玄宗以安祿山的長子安慶宗在長安與榮義郡主成婚為由,親手發詔徵召安祿山入京觀禮,安祿山稱病,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