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傳統的文化之一”作為一個華夏人,必須要掌握我華夏的語言和禮節……”禮節是人與人接觸的相互尊重,這一點是中華的傳統美德趙英身在異域,不忘這一點,實在難得。
“我知道你們來至於遙遠的海外,只是有些好奇,你父親是如何抵達你生存的地方的……”杜荷也終於問出了他最想知道的事情,以他們那個時代的航海科技,想要在海上遠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趙回嘆道:“箇中經歷,我早已從父親口中,聽了不下千百次了。當年,我父親南下江南與江南的米商談生意,卻不想遇到了百年難得一件的暴風雨當時的船長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船員,表示風力太強,逆風而行只會船翻人亡,不如順風而走貨船不受控制,順風漂流。大風颳了整整五天五夜,終於停息。清點人數,傷亡過半,貨船嚴重受損,連輪槳、舵盤也徹底損壞。貨船依靠輪槳而動,輪槳損壞,則只能依靠帆船藉助風力而行。舵盤損壞,船也不能拐彎,只能一路西行。不幸中的大幸,貨船裡裝滿了食用的大米,天空也是作美,三兩天就下一場大雨,不愁吃喝。就這樣,他們在海上漂流了整整兩個多月,這次期間病死的,承受不了自殺的,高達五十餘人,原本兩百人的大貨船在那個時候,只剩下五十多人了。兩個多月後,他們終於遇到了一座孤島,踏上了陸地,但他們以不知生在何處。那五十多人除了我父親和我的母親,當時的一個船家女外,大多都是船員,尤其是那經驗豐富的船長,他更是精於工匠技術。於是,他們五十人在孤島上居住下來,一面以稻米做種,耕種自食,一邊修等貨船,打算回家。做了足足一年的準備,他們再度上了船。起初他們是往北而行的,但因氣候緣故,天一直陰沉著,不知日出日落,無法分辯方向,在遇到一次漩渦後,徹底迷失了,不知東南西北。只能漫無目的的航行。這種情況”維持了整整一個半月的時間。看著初生的太陽,他們方才知道自己走錯了航線,本因往西走的他們,再度往東行了一個多月。
當時的船長告訴眾人,食物只有剩餘一個多月了,原路返回,沒有任何島嶼,只有死路一條,只能繼續北行,幸運的話還能發現島嶼。於是一行人硬著頭皮北行。記得我父親說當時的東風很大,他們的航行速度非常快,大約過了一個多月,就在水糧告急之際,他們抵達了一塊未知的地方,在那裡他們發現了人類。不同於我們華夏種類的人類。他們對於我父親這些外來人,非常熱情的接納了下來。經驗豐富的船長因為勞心勞力”不久後就病死了。如此也等於斷了父親他們的歸家之念:所有人都知道,他們能夠活在現在,全靠船長的豐富經驗。沒有船長,他們在海上根本寸步難行。天幸,船長在死前將自己的心得寫成了一本書供給我們參考,學習。只是剩餘的四十幾人已經沒有膽量繼續在海上漂泊了。他們都在當地成了家,爹爹因心念家中妻兒,一直沒有再婚,而娘無悔的在一旁守護著,直到十年後,爹爹才接納了孃親,安穩了下來。此後三十年,自從我懂事以後,爹爹天天教我華夏的文化,並且讓我學習造船、控船之術,我知道爹爹將回家的奢望寄託在了我們這一輩人身上,他給我取的名字叫趙回,字歸鄉,正是希望我有朝一日,能夠返鄉回家。我知道父親這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回家。他臨終前的遺言也是希望我能帶著他的骨灰,將他的骨灰葬於趙家祖墳。並且以趙家子孫的名義代替他,給爺爺奶奶磕頭,向那兩個哥哥致歉。於是,我沒日沒夜的學習各種海上生存技巧。那些與我父親同來的人也有一樣的想法,生存的地方固然好,可那畢竟不是家啊!兩年前,我們這一輩六十八人加上五十二名願意加入航行的當地好友,共計一百二十人,帶著先輩的期望,踏上了回家的路。”
“這回家的路比我們想象中的艱難十倍,百微我們這一百二十人在海上歷盡磨難,經歷了重重險阻,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終於回到了夢寐以求的家。可是……代價太大了。”
說到這裡,趙回一個大男子竟然“嗚嗚”的當眾哭出聲來。
那個棕色面板疑是印第安人的人也滾下了淚珠。
“一百二十人啊,當我們到了江南的時候,卻僅僅只是剩下兩人了,其他人全部死在了海上……”
杜荷、武媚娘、尤峰三人相繼露出了不忍的表情,確實這個代價實在太大,箇中的艱辛,趙回這裡用幾句話概括,但那一段歷程之困苦,不是親身經歷的人,永遠無法想象的。
杜荷感慨道:“一切都過去了,歡迎回家。雖然現在已經不是你想象中的大隋,但大唐與大隋一樣,都是我們華夏人的國家,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