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江南終究是是利國利民之舉,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以及一干尚書省的官員支援之餘,同樣身為宰相的侍中魏徵出人意料的成為了此次改革最有力的支持者。
魏徵道:“我大唐經濟主要源於絲綢之路,此正是我朝優點,亦是最大缺點。就如年前高昌一役,高昌小國卻能輕易斷我朝經濟命脈,前景實在堪憂。我大唐對於絲綢之路依賴過重,開發新的經濟命脈,勢在必行。依照杜員外郎之言,在大海中還有無數國度,能與他們建立往來,確可促進我大唐經濟發展。至於兩季水稻一說,臣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然杜員外郎敢說此話,想必也不會無的放矢,成功則利在千秋,便是失敗也不損失什麼,不妨一試。”
杜荷一直對魏徵抱有很大的成見,從最初的闖皇宮開始,那傢伙就一直的與他做對。提議舉辦勇者角逐他反對,提議嚴懲吐蕃人他反對,提議征討高昌,他又來反對,就好像是誠心與他作對跟他為敵一樣。
所以儘管這傢伙在歷史上大名鼎鼎,也是大唐名相,但杜荷一直以來都對他嗤之以鼻,聽他全力支援,也想起了杜如晦的話“你魏叔父為人雖然古板了些,但他那盡忠職守之心,為父也自嘆不如。朝堂上你與他政見不一,為父不予過問,但若在朝下無禮,沒大沒小,休怪為父,家法伺候。”
“看來,這頑固的傢伙倒也不是那麼討厭”杜荷撇了極力贊成開發江南的魏徵一眼。
此事李世民默許、房玄齡、杜如晦、魏徵三名宰相認同,個別幾個反對的朝臣又豈能阻礙大勢?
關係到大唐萬世基業的決議在杜荷的提議下,在滿朝文武的贊同中定了下來。
不過決定此議的人,除了杜荷,沒有一人想象得到這開發江南將會給大唐帶來何等翻天覆地的變化。
即便是後來李世民因年事高,退位以後,子孫問他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幾項決定是什麼。
李世民毫不猶豫的回答:“重用杜荷,開發江南……”
不過事情也不全是如此的一帆風順。
一些不注意的細節問題也在執行的時候接踵而來。
首先出現的是船隻問題。
這要開發海上貿易,航海事業必須支援。
恰恰這是唐朝的短處,倒不是因為大唐的造船技術不發達,相反這個時代大唐的造船技術是世界頂尖的,不過就是入不了海而已。
唐朝的船隻多用於水戰,當年河間王李孝恭平定南方時,曾大造戰艦,練習水軍。當時他們造的艨艟戰艦,一艘可乘坐兩千兵馬,大艦從甲板起,樓高五層,高達十二丈,每艘戰艦上都有拋石車、強弩等威力巨大的遠端武器。
李孝恭藉助這種戰艦之威滅蕭銑,鎮壓輔公祏,破廣陵、丹陽,平定江南,立下不世功勳。
這容納兩千兵卒的戰艦是何等威武,馳騁在大江上又是何等雄壯。
可就是因為唐朝時期的戰艦重視江戰湖戰也便喪失了航海之力。
兩千人的戰艦一天所用之糧不少,一月所用之糧更多,航海一去,少說也是十月八月的,所耗的糧食就更多了,這兩千兵卒反而成了負擔負累。
故而適合江戰湖戰的戰艦,根本無法在海上遠行,想要開拓海上貿易這海上運輸的唯一運輸工具……貨船就成為了首要解決的問題。
這個難題讓他人接手,即便花上十年,也造不出一艘真正能夠在海上行駛的貨船來。
但杜荷不一樣,他有著一千五百年以後的知識,這還要歸功於他年輕的時候玩的一些經典航海遊戲,如《大航海時代》、《大航海家》系列、《海商王》系列,這些遊戲都是講航海時代的故事。
雖說遊戲故事是假的,但為了最求高品質,裡面的船隻都是模擬的,遊戲中的國家、城市、船、炮等的設定充分尊重了史實,什麼前桅、主桅、尾桅,什麼雙桅三角帆船,什麼大桅橫方型帆船,什麼英國雙桅三角帆船,什麼北海多桅橫方帆大船等等模樣都記得清楚。
當然還是如以往一樣,細節方面他是不清楚的,但他將船隻的構造繪畫下來,個別地方輔以後世中力學原理,然後在請來大唐一流的造船師傅研究製造。
有模樣有版圖,只要在細節上加一把力,海上的貨船就沒有造不出來的可能。
杜荷在處理好手頭上的工作,回府前特地往造船工地上巡視了進展,見工匠已漸漸的領悟要領滿意的策馬回府。
來到坊外街口,忽然一隊異族人擋在了他的面前。
來頭似乎不小,一個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