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英法的入侵,納賽爾已做過充分的估計,但其投入的力度卻大大出乎其意料,為此,納賽爾召集官員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上,有一些被英法的狂轟濫炸嚇破了膽的官員提議納賽爾投降,但最終納賽爾還是決定要為捍衛祖國的榮譽、自由和尊嚴背水一戰。接下來的又將是一場惡戰。
經過一番激烈的空襲後,英法又將目光鎖定了塞得港。塞得港,是埃及僅次於亞歷山大港的第二大港口。它地處蘇伊士運河的北口,除了一面臨海外,其他三面都為湖泊和沼澤所包圍。在它的南面有一條狹窄的通道,直通向運河中部的開闊地帶,而這些地形特點也決定了它在軍事上易攻難守。考慮到這些,納賽爾曾計劃放棄塞得港,這樣可集聚力量在伊斯梅利亞地區打一場大仗,以消滅英法侵略軍的有生力量。當戰事逼近,埃及軍民的高昂鬥志讓納賽爾改變了決定,他順勢下令埃軍一定要堅守住塞得港。
埃及軍民捍衛國土的激情和英法侵略軍的狼子野心在塞得港之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這一戰兩軍對壘驚心動魄,埃及方面是軍民齊上陣,而英法侵略方是海陸空法寶盡出。當戰鬥進行至白熱化階段時,一支英國的坦克部隊,打著埃及的國旗開進了塞得港。不明就裡的塞得港居民以為是自己的軍隊得勝歸來,便湧到了大街上夾道歡迎。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英軍的坦克竟然向手無寸鐵的民眾瘋狂掃射,一時間遍地鮮血。同胞的鮮血刺激了塞得港的軍民,肉搏和巷戰隨即展開,戰事再次升級。
在塞得港,英法共出動了海陸空軍8萬,結果卻落得個頭破血流的下場。按照他們的設想,他們希望在24小時之內拿下塞得港。但現實的情況則是美夢難圓。直到11月7日凌晨2點,陷入血戰的英法兩軍被迫宣佈停火,而那時的英法仍未能完全佔領塞得港。截止此時,蘇伊士運河戰爭經過連番的惡戰,終於暫告一段落。
6。誰與誰的交戰?(1)
儘管英法宣佈了停火的宣告,但卻絲毫沒有想撤離埃及的意思,他們是想賴在埃及不走了。但英、法、以三國的鬧劇也演得差不多了,這時坐在一旁等候多時的人要登臺亮相了。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英國和法國只想著儘快扳倒納賽爾,好奪回自己對運河的控制權。可不曾想,自己在運河那拼死拼活,卻給了自己的盟友美國一個大好的機會。誰不知美國早就已經盯上了中東,只是一直苦於沒有良機不便下手罷了,蘇伊士運河戰爭正是其苦等的天賜良機。不錯,英國、法國和以色列都是美國的盟國,而納賽爾也是美國必欲拔之而後快的眼中釘,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對盟友們想用武力解決運河問題,美國是持反對意見的。在它看來,運河國有化對於自己利大於弊,能趁此機會削弱英法在中東的勢力,自己趁勢崛起不是好事一樁嗎?所以,之前我們可以看到,在英法兩國為謀求恢復運河控制權上躥下跳時,美國一直在聯合國安理會尋求協商解決之道。
說實在的,對英法兩國瞞著自己與以色列勾結髮起對埃戰爭,美國的心情只能用氣急敗壞來形容。它決計不能再讓英法在中東胡鬧下去,所以在它們酣戰之際,美國使出了渾身解數,全力反對英國和法國,最終迫使它們不得不偃旗息鼓。
按說,英法要對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發動戰爭不是什麼大事,可他們為什麼非要瞞著美國人不可呢?法國總理摩勒的一番話道出了箇中玄機:“如果我們把決定的日子告訴美國人,新的耽擱、新的會議又會強加於我們,那時以色列可能會逃之夭夭 ”顯然,他們心裡明白著呢,告訴了你我們不就不好放開手腳大幹了嗎?
在以色列發動進攻的當晚,艾森豪威爾就馬上召來白宮幕僚商討對策。其後白宮發表宣告,表示“保證支援在中東發生侵略的受害者”。隨後艾森豪威爾還召見了英國駐美代辦庫爾森,表示“中東事態的發展已牽涉到美國和英國的威信”,還對法國勾結以色列的行動“不能理解”。在艾森豪威爾召見庫爾森的第二天,美國就搶在蘇聯之前找到了聯合國,要求召開安理會緊急會議,並嚴正要求埃及和以色列停火。
美國的咄咄逼人之勢讓英、法、以三國始料不及,對此,艾森豪威爾的助理曾無可奈何將之稱為“痛苦的分裂”。在美國的積極操縱下,1956年11月2日,聯合國大會透過了要求英法停火的第 7號決議。英國首相艾登看到這個結果很是傷感,他難以相信美國政府會在聯合國大會中帶頭反對自己和法國、以色列,換成是蘇聯或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讓艾登如此意外。
在11月6日,艾森豪威爾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