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創始人張劍福相信,完全複製QQ的模式無疑是自尋死路,但如果抓住QQ龐大產品線的某一種新的應用持續“學習”的話,應該可以成功。於是,他們把QQ產品線上最新的產品“Qzone”(QQ空間)當座標,打造51的個人空間。
但不能忽視的是兩者之間天然的巨大差異:騰訊QQ龐大的使用者基礎使Qzone具備任何對手都無可匹敵的優勢,而51則需要從頭開始。但這並不妨礙51的迅速崛起,這除了依靠經常為同行所指摘的“依靠流氓外掛”,也跟龐升東所率領的“草根團隊”的小聰明有關。
比如它有一個營銷手段是,使用者登入管理中心頁面後,會收到一個系統提示:“為便於您的記憶,請將您的主頁地址填在QQ資料裡,這樣還能給您的主頁增加訪問量。”這樣,51的個人主頁間接地在擁有數億使用者的QQ平臺上得到了病毒式傳播。
再比如,意識到網路交友的一個關鍵點在於照片的真實性,51開發了“影片認證”功能:使用者可以用攝像頭拍下自己的照片,51的客服人員會對真人與照片進行對照認證,合格者的頭像下面會有一個粉色的認證標誌。當業界至今還在探討使用者是否應使用真實身份上網時,51近乎取巧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身份真實與否並不重要,只要能確定網路另一端的面孔是真實的,多數人就明白是否值得認識對方。恰好,中國數以萬計的網咖裡的電腦幾乎必配攝像頭。
而51的另一個曲線包圍騰訊的方法則是模仿網路遊戲業,仔細耕作網咖市場。龐升東早早就建立起深入到地市級網咖的推廣經理團隊,在網咖內提供51滑鼠墊、51海報和51文化衫等產品,創造與使用者“對接”的機會。效仿QQ秀、QQ商城等模式,51也推出了類似的“51秀”、“51商城”等產品,同樣需要使用者透過貨幣充值的形式購買,但與QQ不同的是,在全國80%的網咖,使用者可以透過51特定的分銷渠道購買到充值卡……它反向拓展了51在網咖的影響力。
簡單地說,51的策略是複製QQ的模式,把QQ使用者分流到51的平臺上,甚至比QQ搶先推出一些有趣的應用,這的確能取得一些不錯的效果。
51不僅搶先推應用,同時也在細節上下足了功夫。仔細體驗過51的業內人士無不承認這是一個細節豐富的網站:新使用者註冊之後,系統會自動推薦3名異性“使用者”分別邀請你上傳自己的照片、到她(他)的空間逛逛。而稍加留意便會發現,這3名“使用者”其實都是系統管理員。51的聰明之處在於:51的系統會自動區分使用者性別,使他們在異性的“要求”下,完善個人資料並熟悉社群。而使用者每次登入 “管理中心”頁面後,系統會自動推薦4位好友人選,異性使用者與本地使用者佔絕大多數……必須承認,它相當貼近大多數人的網路社交心理。
毫無疑問,這種建立在對人性和心理的微妙把握基礎上的產品邏輯,迅速為51招攬了大量年輕的中低端使用者。這種“體貼入微”的服務在更多的細節中得到了體現:使用者註冊完成,系統會提示使用者把ID和密碼寫下來或存在手機裡;個人使用者管理中心最下兩欄提供了常用網址和軟體的下載以及連結,並支援使用者新增更多自己喜歡的連結;用“51同生緣”可以找到相同出生日期的網友,至於是否將自己的年齡顯示在主頁上,51則將決定權交給使用者。類似的細節從技術上操作極為簡單,卻鮮有同類網站考慮得如此周全。
對於細節的掌控力,成為51進攻騰訊的武器。幾乎QQ每推出一款新的功能或應用,51都能很快將之“移植”到自己的平臺上:“51秀”、“51商城”、“51群組”,甚至“51問問”,無不是迅速複製QQ的產物……目前51已幾乎複製了QQ產品線上的全部應用。
但即便是一模一樣的產品,51也會提供一些獨特功能。比如“線上大頭照拍攝”、“給網友照片打分”和“亂彈”等QQ並不曾擁有,但更能刺激使用者參與的功能。甚至馬化騰曾表示過的要讓騰訊像Facebook那樣成為使用者多元互動的社群的願景,騰訊一直未成型,而51卻推出了類似“新聞聯播”的功能,能幫助使用者追蹤好友在站內的行蹤……這一步顯然走在了騰訊的前面。
51目前主要透過增值服務和各種形式的廣告獲得收入。前者包括VIP會員收費、虛擬商品購買和交易,甚至釋出在首頁的個人“廣播”。後者的形式則更為多樣: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在主頁上保留廣告位,並“挑選”不同的廣告掛在主頁上。而調動51活躍使用者的“病毒式”線上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