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小說:菜根譚的智慧 作者:江暖

性被幻象所矇蔽。

真心:真實不變的心。佛家語,據《辭海》注:“按《楞伽經》以海水與波浪喻真妄二心:海水常住不變,是為真;波浪起伏無常,是為妄。眾生之心,對境妄動,起滅無常,故皆是妄心。得金剛不壞之心,惟佛而已。”

一個人之所以會有自高自大傲慢無理的態度,無非是由於受外來的虛矯言行所影響,只要能把這種外來不是出於至誠的血氣消除,光明正大剛直無邪的正氣就會出現。一個人的所有慾望和想象,都是由於虛幻無常的妄心所致,只要能消除這種虛幻無常的妄心,善良的本性就能顯現出來。

荀子《性惡》中說:人的本性是惡的,而善是後天人為的。人的本性,生來有喜好私利的,順著這種本性,於是人與人之間的爭奪就發生,謙讓就消失了。人生來就有忌妒、仇恨的,順著這種本性,於是殘害忠良的事就發生,忠誠信用便消失了。人生來就有耳目的欲求,喜好聲音美色,順著這種本性,於是淫亂的事發生,禮義、等級制度和道德觀念便消失了。既然這樣,放縱人的本性,順著人的情慾,必然會發生爭奪,出現違反名分、破壞社會禮義秩序的事,從而導致暴亂。所以,一定要有君師和法制的教化、禮義的引導,然後才產生謙讓,出現合乎等級制度的禮義秩序,從而導致社會安定。由此看來,人的本性是惡的已經清楚了,性善,是後天人為的。儘管荀子主張的“性惡”,強調的是人的本性是惡的。但同時,他又肯定“善是後天人為的”。我們同樣可以這樣理解:人性中的“惡”習,只要能加以制服,那麼,“善”的一面即會顯現,去除妄心,顯現出真心,去掉了虛偽,顯現出本性。

《莊子·天地》篇中說:“用道來觀察言論,天下的君主就行為端正;用道來觀察名分,君臣的義務就分明;用道觀察才能,國家各部紛爭就得到治理;用道遍觀一切,萬物的反應都很齊備了,所以,和天地相通是德,萬物遵行的是道,官長治理人民的是事,專門的才能是技術,技術屬於事,事屬於義,義屬於德,德屬於道,道屬於天。所以說:古代那養育天下的,沒有慾望就天下富足,無為而萬物自然演化,沉靜而百姓安定。《記》這本書上說:‘懂得同一,萬事大吉;無心追求,鬼神都會服從。’”

莊子主張用“道”來觀察人的言論和行為,並做到無慾無求,這樣就能消除外來客氣和驕氣,而使光明正大剛直無邪的氣得以彰顯。

。 想看書來

以事後悔 破臨事痴

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後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當以事後之悔,悟破臨事之痴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性定:性是本然之性,亦即是真心。定是不安定、不動搖。即本性安定不動。

酒足飯飽後再回想美酒佳餚的味道,這時所有的香甜美味都已經全部消失。房事滿足之後再來回味性慾的情趣,那男女魚水之歡的念頭已經全部消失。所以假如人們能常用事後的悔悟,來作為另一件事情開始時的判斷參考,那就可以減少錯誤而恢復聰明的本性。這樣做事有了原則,一切行動自然都會合乎義理。

色指的是有形之物,即物質現象,在《心經》裡亦指受(感受)、想(表象)、行(意志)等精神作用。這句話開示眾人,色這種東西是空,即沒有自性,受色所困是最不應該的。某人拿了一件煙花女子佩戴的精緻小肚兜給東海寺的澤庵和尚看,意下想難他一難,不料和尚破顏一笑,一邊說:“繡得多好,老衲也喜歡有這等美人陪伴!”一邊動筆寫了一段偈語:“佛賣法,祖師賣佛,末世之僧賣祖師。有女卻四尺色身,消安了一切眾生煩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柳綠花紅,夜夜明月照清池,心不留亦影不留。”

山林情趣 治世胸懷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

軒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吏,出門時都要穿禮服坐馬車,馬車就是軒,禮服就是冕,比喻高官。

山林:泛指田園風光或閒居山野之間,喻隱退的意思。

廊廟:比喻在朝從政做官。

經綸:比喻策略。《中庸》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即胸中要有提供朝廷採用的謀略。

身居顯位高官的人,要保持一種隱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思想;隱居在田園山林之中的人,必須要有胸懷天下治理國家的雄心壯志。

諸葛亮是歷史上一代名相,被人們稱為“臥龍先生”。諸葛亮的少年時代,是在戰亂流離中度過的,直到他進入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