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2 / 4)

上啼哭。我明明知道這是死別,但是我還是心疼她的寒冷!我這一去肯定不可能再回來了,但是老妻還在叮囑我要保重身體,到了軍隊裡要儘量多吃點飯。一對垂垂老矣的老夫妻,已經到了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了,他們的兒孫都已為國捐軀了,卻還要面臨再一次的生離死別,這又是何等慘痛的人間悲劇! 。 想看書來

第八講 民生疾苦(3)

“三別”的第三首是《無家別》,這首詩的主人公的遭遇更加悲慘。這位主人公,他本來早已當兵去了,早已上過前線了,已經久經沙場了。然而,他所在的軍隊打了敗仗,整支軍隊都潰敗了,被打散了。他獨自從戰場上死裡逃生,逃回了家鄉。他的家鄉原是有幾百戶人家的村落,現在卻變成一片廢墟。他的家裡是一個人都沒有了,只剩下幾間破房子,走進去一看,看到了什麼呀?裡面住著狐狸!狐狸當家,屋裡沒有人了,狐狸住在屋子裡面。狐狸看見這個人進來,這是真正的主人來了,狐狸反而把渾身的毛都豎起來,朝他吼叫,非常憤怒。狐狸大概認為這是它的窩,你這個人怎麼隨便闖進來了,竟然“私闖狐宅”。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慘淡景象啊!儘管這樣,人總得活命呀!他就在原來的宅子旁邊開墾荒地,想種些莊稼來餬口。沒想到才過了幾天,縣裡知道他回來了,知道這村莊裡有一個男壯丁從戰場上回來了,又來抓他去當兵。我們的主人公第二次應徵入伍,他離家的情景最慘了,他連一個告別的物件都沒有。《新婚別》裡的那個新郎從軍去了,他可以跟他的新娘子告別。《垂老別》裡的那個老翁應徵入伍了,他可以跟他的老伴告別。最慘的就是《無家別》的這個主人公,他家裡的人早就死絕了,他沒有親人可以告別,所以他只能喃喃自語。他自言自語地安慰自己說:反正家裡已經蕩然無存,自己是到遠方去從軍,還是在近處服役,都沒有什麼區別了。“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這兩句話表面上平平淡淡,其實是多麼沉痛!古人的家鄉觀念最重了,怎麼會“遠近理亦齊”呢?因為他的家,他的家鄉,已經成為狐狸居住的廢墟,已經不值得留戀了!但是難道他真的能夠忘記家鄉,忘記家人嗎?當然不能。於是他想起了家人,想起了他的老母親。“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谿。”我永遠感到痛心的是什麼呢?是我那長年生病的老母親,因為我當兵去了,家裡沒有人照顧她,她死了以後也沒人給她安葬,她的遺體被隨意拋在山溝裡。“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她生了我這個兒子有什麼用啊?生兒育女本是為了生有所養,死有所葬。但是我的老母親活著的時候我沒有能夠贍養她,她死了我也沒有能夠安葬她。她的遺體拋在野外已經五年,恐怕早已腐爛了,說不定已經被野獸吃掉了。無論是生者還是死者,雙方都是抱恨終身啊!最後,這位主人公憤怒地責問說:“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蒸黎”就是百姓的意思。做人做到了這種地步,應徵入伍時連個告別的物件都沒有了,那還能算是一個老百姓嗎?言下之意是這根本不是人過的日子啊!

“三吏”、“三別”,從《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到《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這六首詩是一組組詩,它們有一個完整的結構。“三吏”表面上是順著詩人路過的地方來寫的,其實它們在內容上也有一種遞進的關係。這三首詩在存世的幾種杜甫詩集中原來的順序是《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但是杜甫當年旅行的真實路線是先到新安,再到陝縣的石壕村,最後才到潼關,所以它們的準確次序應該是《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寫官吏亂抓壯丁,連未成年的“中男”也一併抓走。《石壕吏》寫官吏抓不到男性的壯丁,竟然抓走一個老婦人來充數。《潼關吏》則寫官吏驅使士卒辛苦築城。前兩首寫官吏亂抓壯丁的野蠻情景,從尚未成年的男丁到年老體衰的婦女,官吏們的行為越來越不講理,百姓的苦難也越來越深重。尚未成年的男丁也好,年老體弱的婦女也好,他們哪是什麼“壯丁”啊!後一首寫被抓去的人們的下落,他們是在辛苦築城,以防備叛軍。“三別”內部的遞進關係更加明顯,新婚的第二天就應徵入伍的新郎與新娘告別,拄著柺杖的老翁與老伴告別,都是生離死別,都是人間慘象,但悲慘的程度都比不上《無家別》的主人公。因為前者畢竟還有一個告別的物件,《無家別》的主人公卻連個告別的物件都沒有了。正因為《無家別》是“三吏”、“三別”中最悲慘的一首,所以清朝的浦起龍總評這六首詩說:“‘何以為蒸黎’,可作六篇總結。反其言以相質,直可雲:‘何以為民上?’”是啊,君主,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