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爾茨剛上任不久就指示沃爾剋制定國際貨幣改革方案。沃爾克把自己的前半生獻給了保衛美元運動,他對原來的體系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即便如此,他也不得不遵從上司的指示(但還是有所保留的)。
1972年夏天,沃爾克主持完成了國際貨幣改革方案,主要是在舊體系下擴大匯率的彈性,包括擴大匯率波動幅度,允許貨幣在特殊情況下浮動。同年秋,舒爾茨就在基金組織年會上展示了沃爾克計劃,但是由於“康納利風暴”在各國心中的陰影尚未散去,他們還沒有從美國單邊主義做法的震懾中走出來。因此,計劃一提出就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在這些抵抗中,曾經被美國阻止連任和受過康納利侮辱的基金組織總裁施韋策被視為“抵抗的英雄”,他在開幕式上的發言引來陣陣掌聲。顯然,代表們對美國此前的做法是非常不滿的。
1973年初,美元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投機行為,各國都認為美國似乎只能屈服於市場的壓力了。但沃爾克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這是一次調整平價的好時機。沃爾克提出的建議是“美元對黃金貶值10%,日元對美元升值10%”。舒爾茨和尼克松採納了沃爾克的建議,並讓沃爾克出訪盟國進行談判。
“忍者”沃爾克就這樣帶著秘密使命出發了,他隨身還帶了一份舒爾茨給各國的信。信上有赤裸裸的威脅:你們只有兩個選擇——由美元第二次貶值改變匯率或者公開浮動匯率。
沃爾克的第一站是東京,在他軟硬兼施的手段之下,日本人最終同意美元貶值,但堅持由市場決定日元匯率。接著沃爾克連夜飛往歐洲,讓歐洲人妥協。不久之後,舒爾茨勝利地宣佈美元貶值10%,1盎司黃金等於42�22美元。著名財經雜誌《經濟學家》曾經對此發表評論說:“尼克松又幹了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美元第二次貶值引發了市場上拋售的風潮,在很短的時間內市場的金價就達到90美元的水平,是官價的2倍多。如此瘋狂的市場風潮令人歎服,到了3月份歐洲就關閉了外匯市場,隨後十國集團都同意匯率浮動的體制。至此,佈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坍塌下來,不久西蒙和貝內特接替了前輩舒爾茨和沃爾克的位置,他們都是浮動匯率的堅定支持者。從此,美國國際貨幣政策確定了浮動匯率的航向。
貨幣的命運並不因主角的遷升、沉浮而斷絕,貨幣戰的硝煙始終都不會散盡。擺脫了束縛的美元,贏得自由卻陷入了貶值的泥潭,唯有重新整裝,才能迎接更加殘酷的考驗。這時,世界最深處隱約傳來了動人心魄的怒吼,強勢美元的呼喚預示著勝利的到來。
打在美元身上的強心劑
美元為了擺脫束縛,付出了貶值的代價,實際上這種擺脫使美元走上了一條慣性貶值的軌道。1995年4月18日,對於美元來說這是一個慘淡的日子,美國和日本貿易談判的失敗引起了美元投機性賣盤。此時貨幣市場上的任何異動都可能是美元繼續貶值的訊號。在這種情況下,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搖搖欲墜。
在貨幣市場上,日元、馬克一下子成了搶手貨,大肆佔領著美元的地盤,用日元、馬克進行借貸投資一時間蔚然成風,儼然就是一種時尚。相反,市場對於美元以及美元資產卻變得冷漠起來,各國甚至已經開始談論國際貨幣多元化。面對慘淡的美元市場,各國政府的反應並不慢,紛紛減持美元儲備。從1987年至1995年,美元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從未能超過60%。
美元被冷落,這顯然不是美國人所願意看到的,因為如果美元失去了國際貨幣的地位,就意味著美國將失去金融霸主地位。但是由於當時受到債務的拖累,美國的銀行只好收縮海外業務,這使得美國的國際影響力也直線下降。日本的銀行藉此良機趁勢而起,積極擴張海外業務,其投資活動甚至發展到了美國本土。日本人的這番動作,其目的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在國際銀行業中取代美國金融霸主的地位,讓日元稱霸世界。
在英國《銀行家》雜誌所列全球千家大銀行排名中,1993年前10位有7家是日本銀行,而前6名都是日本銀行。按資產規模排名,日本銀行壟斷了前8名,而在前30名中則有18席被日本銀行所佔據,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美國唯有花旗銀行入圍且位列末席。
然而,美國人絕不會就這樣被淘汰出局,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讓美國人嚐到了太多的甜頭。要知道維持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就等於擁有了國際貨幣的發行權。美國透過發行美元免費佔用他國資源,用印刷的美元支付收支赤字,僅鑄幣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