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八年八月初四,宗望的精銳前軍,遭到了滄州軍的重創。
金軍戰死者和受傷人數超過六千人。
宗望企圖快速攻下滄州的計劃在此戰中遭到了強烈的反擊。
無疑,這給宗望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但在八月初五這一天,宗望主力大軍還是來到了滄州城下。
這位沉著、冷靜,充滿了智慧的金軍統帥,已經瞄準了滄州的虛弱,並且在途中佈下了騎兵準備對河間府前來支援的宋軍進行圍點打援戰術。
上午,金軍開始在滄州城周圍駐紮,將滄州城圍起來,開始金軍最經典的鎖城戰術。
至於騎兵,則潛伏在了從河間到滄州的要道,並且輻射方圓數十里。
也就是說,無論宋軍是直線南下,還是迂迴繞道,只要金軍的斥候偵查到,柺子馬都可以立刻採取行動,在宋軍抵達滄州城之前,對正在行軍中的宋軍進行打擊。
眾所周知,軍隊在行軍中無法佈陣,是最容易被突襲的。
這也是為什麼掌握了高機動性兵種的一方,在採取圍點打援的時候,屢試不爽的根本原因。
無論是金國對大宋,還是後來的韃清對大明,在這方面都戰果豐厚。
初五中午,滄州軍報送到河間城,擺在了張憲的桌案上。
壓力直接給到了張憲這邊。
張憲手中有兩萬步兵,擊敗婆盧火後,還有兩千精銳騎兵。
當初岳飛北伐並沒有給他這一路配置步兵,這些步兵幾乎全部是李綱支援出來的。
如果現在他張憲對滄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別說他自己不答應,恐怕從滄州過來的那批將士們也不答應。
可眼下局面已經浮現出來,張憲怎麼會不知道金軍會埋伏,圍點打援呢?
而且張憲還面臨著另外一個問題,完顏銀術可在河間城。
完顏銀術可手裡只有三千騎兵是精銳,其餘的兩萬人中即便只有兩千步兵能打,即便銀術可只是充當了障眼法。
可張憲卻不可能對金軍的底細一清二楚。
這才是考驗統帥的時候。
要不然任何一個筆桿子站在上帝視野,豈不是都可以統帥大軍了?
河間城的高層們爭論了一下午,終於還是決定立刻向滄州派兵。
一萬步兵,兩千騎兵,全部派往滄州。
這等於東線的主力戰場,直接轉移到了滄州。
金軍主力大軍的傾巢而出,滄州之危,無疑讓大宋再一次回到了當年金軍全面南下的恐懼中。
那是全民恐懼,軍隊望風而逃的幾年,朝堂上更是愁雲慘淡,風聲鶴唳。
北方山河破碎,無數人失去家園,家人被滿載而歸的金軍俘虜到北方。
那種舉國的驚恐,如同無邊無際的鐵幕,將半個大宋江山籠罩在令人窒息的黑暗中。
然而,現在已經不是靖康元年。
至少金軍主力南下,在滄州城外,就遇到了第一根鐵樁!
張憲出的援兵,也說明了宋軍整體上已經不再對金軍感到恐懼。
為了能成功離開河間府,宋軍先是用騎兵拖住了完顏銀術可,隨後步兵連夜趕路。
每一個人都很疲憊,但每一個人都在堅持。
為了避開金軍斥候,以及在黃河邊的阻攔,宋軍走的西南方向,抵達滹沱河與黃河北支流交界的地方。
先是有十幾個騎兵提前抵達,在那裡動員民眾。
天沒有亮,民眾就集體出動,在那一帶鋪設浮橋。
等到大軍在清晨抵達的時候,已經可以分批過河了。
晨霧中的民夫們,滿身是泥,拖著疲憊的身軀離開這裡。
原本宋軍軍官還準備來說一些感謝的官話,眾人也沒有心情聽了。
好在大軍在上午的時候,渡過了這段不算寬的黃河分支。
步兵軍團並未立刻採取行動,而是等待騎兵南下做策應。
不過,在八月初九的這一天,宋軍成功渡河,意味著滄州戰場的擴大化。
宗望即便折損了數千,但他手裡依然還有兩萬多兵馬,而且精銳至少還有萬人規模,其餘兵馬也能征善戰。
宋軍派遣來的一萬二千兵馬,在人數上面顯然是佔據劣勢的。
初十,宗望接到了宋軍渡過黃河的訊息。
“殿下,河間有銀術可的數千騎兵在,宋軍要出河間府並不容易,宋軍能成功渡河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