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相公勇有餘,而吏不足。”
趙野的意思是,張叔夜空有個人之勇,但吏治能力卻很一般。
他說張叔夜的吏治能力,是含沙射影到昨日新兵譁變的問題。
事情雖然被處理完,其影響力卻才剛剛開始。
“武人乃是天下大亂的根源,五代武人亂政,天子淪為笑柄,生靈塗炭,太祖黃袍加身,開啟文治,才有大宋四海昇平。”
趙野繼續說著,趙寧繼續聽著。
“士兵譁變,關乎社稷安危,不可不察。”
“嗯,卿所言有理!”趙寧一邊表面表示贊同,心裡卻不屑一顧。
趙匡胤的名聲就是被這些文人搞壞的,動不動拿太祖來說事。
趙匡胤想要開始文治不假,開國後開始蒐羅天下讀書人入朝為官。
畢竟五代十國事情,禮崩樂壞,年年打仗,十室九空,天下疲敝久矣,需要穩定的環境。
而且到了宋朝,貴族門閥已經解體,貧寒之士有了登廟堂佐君王的機會。
用文人治國是正確的。
但趙匡胤可沒有過分提高文人待遇啊,就是平常心對待這件事而已。
而且所謂的杯酒釋兵權也不是壓制武人,只是帝王登基後,收回大將兵權,防止尾大不掉,為後面的文武分工做準備。
21世紀幾乎所有穩定的國家,都是文人掌軍政,武官領兵。
趙匡胤的這一套,本身是時代的一大進步。
君不見,漢唐武人在中樞掌軍政,就很容易玩出地方割據,甚至軍政府。
一旦如此,那是天下人的噩夢。
真正開始往文人方向大規模走的是他弟弟趙光義,典型的就是大規模擴張科舉人數。
等到了宋真宗時期,進一步擴大科舉人數,瘋狂擴大,並且瘋狂提高文人俸祿。
你想想啊,提高文人待遇這種政策是誰執行的?
沒錯,文人執行的。
既然是文人執行的,那當然是用力去執行,最終導致用力過猛,文官數量爆炸式增長。
這才有了仁宗時期的國庫收入一半養文人的現象,進一步引發了慶曆革新,隨後是神宗朝的王安石變法。
任何事都有一個過程,可問題是,趙匡胤是開國皇帝,所以後面玩出來的各種奇葩政策,都仕途往他身上按,以此來為自己的論點找不可反駁的依據。
趙野這些話無非又是老生常談,想透過這次譁變一事,用“武人造反”的言論恐嚇趙官家。
以往的宋朝大臣們,基本上是用這一套給皇帝施壓。
這種套路,就像商家為了賣出商品,不斷恐嚇那些女生一樣。
人們除了為自己的貪慾買賬以外,還會經常為自己的恐懼“掏錢”。
趙野一聽皇帝又認同了自己的話,那心裡高興得簡直是快要飛起來了。
看來趙官家對昨日之事已經心生芥蒂了啊!
如此說來,彈劾張叔夜,讓張叔夜下臺,不是什麼太大的難事了。
趙寧進一步說道:“有卿這樣的國之棟樑,是朕之幸,大宋之幸,你說的推薦兵部侍郎範訥,朕會去跟張叔夜商量的。”
其實範訥已經在樞密院有重要職位。
若是範訥與參與進來,是不是可以說,這是一場樞密院和軍政院的奪權戲碼?
樞密院以前統管全國軍政,而趙寧卻將中線的軍政分離出來,劃歸給了軍政院。
若是軍政院統管的中線,在此次戰爭中,打輸了,軍政院必然會被所有人群起而攻之,自然就會被罷免掉。
但偏偏中線打得很漂亮,不僅僅防禦住了兀朮的進攻,還在上黨打出大捷。
軍政院這個新衙門算是站住腳跟。
可這樣的局面,就等同於徹底把樞密院的權力分出去了一部分。
這是許多人無法接受的。
趙野說道:“陛下聖明。”
如果你想要毀掉一個女人,所有事都順著她。
如果你想要弄死一個大臣,就不斷給肯定,並且不允許任何人質疑他,最直接有效的就是給丹書鐵券。
當然,趙野不需要丹書鐵券,他就是個投機分子,時時刻刻想知道皇帝的心思。
現在他知道了,他也知道下一步的成功率了。
趙野退下去後,趙寧感覺和趙野的對話還是很有意義的。
到目前為止,趙寧還無法完全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