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二日,河北趙州前線發現大規模金軍。
一時間,流言四起。
有人說金軍已經大規模南下,目標就是趙州。
還有人說金軍還沒有動,只是在真定府一帶囤積。
另外也有人說,金軍已經繞過趙州,打進了邯鄲,離大名府已經不遠了。
在趙州已經可以看到正在逃難的百姓,戰爭帶來的恐慌開始蔓延。
有人拖家帶口,有人落荒而逃。
今年在趙州一帶剛剛重新分配的田,又被人丟棄,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小村落,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
一封又一封軍報往大名府的總制置司送。
八月二十三日,趙州兵馬副總管李淬部與一路金軍相遇,雙方打了一場,各有傷亡,但規模並不大。
八月二十五日,李淬的緊急軍報送到大名府,據趙州的斥候回報,在趙州發現了三路金軍人馬。
每一路都旌旗如雲。
至此,大名府才確認,金軍的主力打的是河北西路。
從八月中旬開始,東線的李綱就派人在河間府附近大規模探查。
到八月底的時候,金軍攻打趙州的訊息傳到滄州。
宋軍中線和東線才正式確定,金軍打的是中線。
至於東線金軍前哨河間府,一片安靜祥和,這給東線宋軍造成了一種無兵事的假象。
然而,在八月二十四日,金兀朮的大軍已經悄無聲息東進出現在以南,並且在無人地段快速修建橋樑過河。
八月二十五日一大早,金軍在深州、河間府、永靜軍的交匯處黃河分支一段,渡過黃河。
兵鋒直指東線。
這一次,金兀朮領有一萬柺子馬,五千鐵浮屠,以及四萬重步兵、弓箭手,加上後勤籤軍,總兵力高達十萬。
在靖康三年的深秋,金兀朮大軍,如同一柄黑色的劍,刺進了宋朝的東線。
為了配合金兀朮的進攻戰略,駐紮河間府的完顏宗輔,派出了投降過來的劉豫部攻打滄州。
八月二十六日,黑壓壓的劉豫軍渡過黃河,預示著東線戰火重燃。
訊息緊急送到滄州總制置司。
李綱問道:“來了多少金軍?”
張所回答道:“約有五萬。”
“統帥是何人?”
張所又道:“尚不得知。”
他又說道:“之前的情報說是金軍攻打趙州,現在看來,這一次金軍的出兵人數超出我們的想象。”
趙州在河北西路,邢州以北,真定府以南,屬於中線防禦。
這一次李綱也預測金軍不會大規模南下,畢竟第三次宋金之戰那種大規模戰爭,不是隨隨便便打得起的。
但眼下的局面,確實又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沒想到金國再次拉動了東線、中線同時作戰。
李綱陷入沉思中,金國在今年年初一戰中損失不可謂不慘重,他們竟然還能發動如此規模的戰役?
這似乎不合理啊!
但到底哪裡不合理,李綱一時間又說不出來。
一邊的張所也有同樣的疑惑,他說道:“李相公,滄州出現數萬金軍,那阜城一帶會不會也出現了大規模金軍?”
他此話一出,又覺得不妥,搖了搖頭說道:“金人怎麼可能在經歷上次損失後,再這麼短時間內再次調集如此規模的大軍?”
顯然,他也想不通。
李綱說道:“不必擔心阜城,韓世忠在那邊,有他防守,金軍破不了那防線。”
“下官只是想不通,想不通金軍到底如何做到的。”
他們想不通也正常。
因為南下的劉豫軍根本不能算正規的金軍。
不過是把人數湊起來後,掩人耳目、混淆視聽罷了,至於真的攻打現在的滄州?
除非劉豫腦子壞了,不然他絕對不會真動手。
劉豫雖然壞,但他不蠢啊。
他知道完顏宗輔想拿自己當炮灰,他絕不會真的當炮灰,最多也就在滄州城外打著金軍的名號,浪幾天,完成任務後趕緊撤退。
宋軍採用的依然還是穩守戰術,不會輕易出城打野戰,這就是劉豫敢過來浪的底氣。
李綱說道:“以不變應萬變,看金軍如何攻城,先摸清楚對方的實力,不排除出城主動進攻的可能!”
張所說道:“是,下官去準備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