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暴斂,搞得天下騷然。

經濟危機下的煌煌帝國(2)

其實,忽必烈本人,早期十分憎惡貪焚暴斂之徒,並因反對其兄皇“憲宗”蒙哥汗手下左丞相阿蘭答兒的“鉤考錢穀”而引禍上身。

自成吉思汗起,蒙古王公對中原漢地沒有什麼遠大的政治遠見,只知搶掠燒殺。窩闊臺汗上臺後,幸虧有耶律楚材上諫以收取賦稅方法代替殺掠和搶奪,中原漢地人民才有幸稍得休息。1239年開始,回回鉅商奧都拉合蠻買斷了中原漢地的課稅權,實際上破壞了耶律楚材那種較為溫和的搜刮方式。而後,花剌子模大商人牙剌瓦赤和奧都拉合蠻輪流上場,主管中原財賦及庶務,對當地人民進行敲骨吸髓式的剝削。貴由汗死後,蒙古內部亂成一團,貴族階層更是混水摸魚,你撈一筆我搶一筆,對中原漢地徵求財貨不絕。蒙古王公對漢族士大夫不信任也不熟悉,他們只喜歡大筆大筆奉上珍稀寶物的色目商人們,依靠他們充當“經紀人”,任憑這些人到中原搜刮,只要商人能向他們交上“份兒錢”,別的一概不管。蒙哥汗繼位後,在中原漢地大肆推行“包銀”制度,向中原漢人按戶收取“人頭費”包銀。在官府催逼下,漢族人民畏於殺戮,只得向色目商人借高利貸“斡脫錢”。這種利滾利的高利貸真正宰人,一錠銀子,十年內可向上滾積成一千零二十四錠。家破人亡仍舊交還不起銀子,大量漢人只能選擇逃亡一路,田畝荒廢,良家失散,四處流離。幸虧忽必烈是蒙哥汗的親弟,他在漢人儒士建議下,得到關中、河南等中原漢地作為封地,開府求治,使廣大地區得以有效治理。1254年,忽必烈又在桓州以東、灤水以北的龍岡興建開平新城,雄心勃勃地準備放手經營中原。

樹大招風。蒙古貴族以及色目商人這些“既得利益者”,眼紅忽必烈手中的財權,紛紛在蒙哥汗面前說他的壞話,指他有不臣之念,並誣稱忽必烈王府手下人“多擅權為奸利事”。蒙哥汗震怒,在削弱忽必烈兵權的同時,派出親信阿蘭答兒等人到陝西、河南“鉤考錢穀”展開“清汙”運動,想驗明忽必烈是否有罪。這群人如狼似虎,大興案獄,嚴刑逼供,當地官員被拷打致死的就有數十名之多。洶洶逞威之外,他們還隨意向當地官吏敲詐勒索,得不到錢就把人關進監獄弄死。

為了在中土樹立更高的威望,一直居於漠北的蒙哥汗親征南宋,一方面想彰顯他的無上威權,一方面想以滅亡南宋的勝利重新樹立他本人在中原以及江南的影響力。已經喪失軍權的忽必烈幸虧有漢人儒士替他出主意,送妻女至兄皇處為人質以示自己無“異圖”。畢竟手足情深,二人會面後,誤會暫時消除,蒙哥汗也下令停止對中原一帶錢穀財賦的“鉤考”。

1258年,進攻南宋的塔察兒一部蒙軍遭挫,蒙哥汗命令忽必烈重新率軍徵宋。轉年夏天,親征四川的蒙哥汗在釣魚城下被一塊炮石擊死。他不僅沒有能滅亡南宋,自己倒死在了酷熱潮溼的蜀地。喜大於憂,忽必烈終於得喘一口大氣,縱馬飛奔,飛也似回到草原,去與弟弟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

中國的古代政治,向來是屁股決定腦袋。位置一變,思維也隨之產生變化。忽必烈坐上大汗寶位,隨著國土的擴大和戰爭的繼續,昔日對於橫徵暴斂的反感,逐漸為對黃金白銀的喜愛所取代。泱泱大元朝,真是太需要錢財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五百美女的“主人”:阿合馬(1)

阿合馬,“回回人也,不知其所由進”,《元史》中對他早年敘述不詳。從中亞、西亞的史籍研究中發現,此人是花剌子模國費納客忒人(今塔什干),青年時代依附忽必烈皇后察必的父親,得以成為皇后斡耳朵下屬侍臣。忽必烈中統三年(公元1262年),阿合馬開始得到重用,“領中書左右部,兼諸路轉運使”,掌管財賦之務。忽必烈以“龍興之地”開平為上都,任阿合馬“同知開平府事,領左右部如故”。

進入忽必烈視野後,阿合馬很有一番作為,“興煽鐵冶,歲輸鐵一百三萬七千斤,就鑄農器二十萬事,易粟輸官者凡四萬石。”由於斂財收賦幹得好,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忽必烈超拜阿合馬為中書平章事。又過兩年,忽必烈下旨任阿合馬以中書平章政事兼領使職,全國財權皆集於他一人之手。

官升得快,阿合馬主意也越來越多,他以屎中撿豆的認真勁兒,一會兒上奏改鑄金銀,一會出主意禁止太原當地人煮鹽販賣得利,蒼蠅臉上剝肉,蝴蝶翅上刮粉,很得忽必烈歡心,又以他為“平章尚書省事”。

阿合馬並非是一般巧言令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