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國內複雜的###中,在致力於國家的建設中,卡斯特羅整天忙得不可開交,如果能在政府大樓裡遊游泳、在健身房操作體操器,或去參加一場棒球賽等體育鍛煉,對他來說,算是一種最大的奢侈了。
同美國最初較量(1)
2004年1月21日,古巴哈瓦那,卡斯特羅(左)歡迎東正教長老巴塞洛謬
卡斯特羅此次出訪美國,可以說是失望而歸,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鑑於美國政府的強硬態度,使他心裡產生了深深的反美情緒。他不懼怕美國,打算絕不向美國政府屈服,絕不按美國政府的意志行事,偏偏要做美國政府不願看到的事情,即在古巴逐漸實現社會主義。
卡斯特羅從美國回到古巴後,立即在全國掀起了土地改革的高潮,並親自擔任全國土改委員會主席。這次土改將猛烈衝擊大莊園主和美國資本家在古巴的利益。
1959年5月17日,卡斯特羅簽署了土改法令,決定將私有化變成公有化,將大莊園沒收變為國有。與此同時,還沒收了美國資本家在古巴購買的大量土地,其中有70%可作耕地。另外,卡斯特羅將自己比蘭家的土地第一批實行國有化。不過,根據規定,土地因變為國有化所帶來損失,可透過政府補貼和公共債券進行一定補償。然而,大部分莊園主反對這種土改,就連卡斯特羅的母親莉娜也感到很反感,生氣地問回到比蘭的勞爾這是怎麼回事。勞爾便告訴母親說:“這是社會主義。”莉娜不知道什麼是社會主義,她此前聞所未聞。
在這種情況下,卡斯特羅耐心地給大家解釋說:“我們想把人們從教條中解脫出來……問題是我們必須面臨一種選擇,是以飢餓殺人的資本主義還是解決經濟問題來犧牲人們珍貴的共產主義……”
然而,卡斯特羅實施土改過程中並不想採取過激的方式推行。為了避免衝突,他強調應採取波浪式方法緩慢推行,並不將莊園主的所有土地全部國有化,允許擁有一部分土地所有權,對使用土地繳納租金者,最大限量為402公頃,而對某些高產作物,可放寬到1200公頃左右。
在推行土改的過程中,卡斯特羅希望能在短期內建立合作社的模式,即生產、分配、消費均按計劃進行,而國家對生產者提供技術幫助和貸款。他的構想是,逐漸建立“農業發展區”模式。不過,勞爾和切·格瓦拉向他建議,應大刀闊斧地加快改革。
由於卡斯特羅在古巴推行類似東方社會主義國家的土改政策,使古巴的資產階級和大地主的利益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並深深感到了赤色浪潮的來臨,於是深恨赤色革命的資本家和大地主們感到恐懼、感到不知所措。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資本家、地主和有錢的自由職業者,紛紛踏上離開古巴的流亡之路,大部分流亡到了邁阿密。
卡斯特羅在古巴推行的類似社會主義的土改政策,立即遭到了美國政府的強烈譴責,認為這是卡斯特羅在古巴掀起的一股赤色潮流,是對美國的挑戰,宣稱要對古巴進行制裁。在美國政府領導人中,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尼克松的態度尤其強硬,他積極與在古巴蒙受損失的大企業家,包括聯合果品公司的老闆進行會談,在制裁古巴的同時,決定策劃推翻卡斯特羅集團,以換取他們對他競選總統的支援。
這時,卡斯特羅已清楚地看到,與美國保持友好關係已經不可能,並拉開與美國較量的序幕,這種較量將會長期地進行下去。較量,是未來兩國長期面臨的局面。於是,他急忙調整外交政策,在支援拉美一些國家進行解放鬥爭時,積極尋求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建立關係,以此回擊美國的強硬態度和譴責。因此,他特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家努涅斯·希梅內斯前往東歐訪問,實際上是去投石問路。同時,又派切·格瓦拉與拉美左派建立聯絡,支援他們的革命運動。
6月12日,當夏天來臨的時候,卡斯特羅經過認真考慮和周密安排,切·格瓦拉帶著卡斯特羅交給的重要任務,踏上了前往中東和遠東第三世界國家的旅程。切·格瓦拉此次東方之行,主要目的是使古巴加入在國際上代表第三種立場的“中立主義”,就像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亞、南斯拉夫等國家一樣。切·格瓦拉在歷時一個半月的訪問中,深刻了解到二戰結束以來不同國家相繼以不同形式奪取並建立新政權的模式,尤其是看到了獨立和政治變革的“非殖民化”的成功經驗,其中最值得借鑑的是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成功的模式,而影響也是最大的了。除此之外,切·格瓦拉還訪問了日本,希望能與日本建立貿易關係,使古巴的糖產品進入日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