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說,蘇聯的這種導彈是從德國的V…2火箭演化而來的。
聶榮臻問:“造它,你有把握嗎?”錢學森:“就看這次去蘇聯的結果了,只要他們肯提供有關的裝置和火箭樣品,保證能行。”
聶榮臻:“去年10月開會的時候,你說過,如果沒有外援,依靠我國現有的技術力量,可以在七八年內,研製出像美國‘誠實約翰’一類無控制火箭。
我把你的意見報告給總理。
後來中央叫我們7年內搞出自己的導彈。
我比較樂觀,大概只用5年,最多7年就行。
這次能爭取到蘇聯的幫助,就可以提前製造出比‘誠實約翰’效能更先進的火箭武器來。”
錢學森:“也許不用5年,在元帥領導下,大家幹勁足得很喲。
我有個預感,因為,我們的制度能使科研力量高度集中,意志高度統一,這比自由化的美國更適合搞火箭工程。”
當天下午,莫斯科時間6點鐘,專機抵達莫斯科努契科伏國際機場。
蘇聯對外經濟聯絡委員會主席別爾烏辛、國防部副部長科涅夫元帥等,與中國駐蘇聯大使劉曉到機場歡迎。
。 想看書來
第四節蘇聯的援助與毀約(2)
聶榮臻與別爾烏辛、科涅夫熱烈握手。
初步接觸,聶榮臻感到對方的態度明顯熱情友好,這是個好兆頭。
在莫斯科,聶榮臻下榻在奧斯特洛夫斯基大街一座別墅式的小樓裡。
陳賡、李強和幾個秘書,也住在這裡。
為了照顧中方在長途跋涉後恢復疲勞,談判從9月9日開始,共進行了35天。
在這段時間裡,中蘇兩國代表團人員進行了內容廣泛的談判。
談判的進展總的來說比較順利,但也有曲折,不過,這也在意料之中,蘇聯方面不會無保留地把一切新技術都交給中國,聶榮臻對此是有思想準備的。
整個國防新技術談判,分為若干部分:導彈、原子能、飛機及其基地建設等方面各自分頭進行。
每個方面,可以說是一點一點地取得進展。
所幸的是,代表團各個方面的準備都比較充分,有的要求非常具體。
在談判桌上,蘇聯談判代表的態度大部分是友好的。
別爾烏辛甚至對聶榮臻說,有些專案你們提出的型號效能已經落後了,可以提出更新一些的型號。
但有的技術專案也有保留,不是隻給資料,就是隻給樣品。
經過二十多天的談判,9月底,雙方終於達成了協定草案。
聶榮臻看了草擬的協定,心裡輕鬆了許多。
如果蘇聯政府能夠認真地執行協定,中國在突破導彈、原子彈、現代作戰飛機等尖端技術方面,就有把握得多了。
聶榮臻派宋任窮立即把草案送回北京,交給周恩來,請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審批。
毛澤東、周恩來對這個草案表示滿意。
很快,宋任窮把草案和修改意見告訴了聶榮臻。
蘇聯方面上送的草案也得到批准。
這樣,1957年10月15日,聶榮臻代表中國政府,別爾烏辛代表蘇聯政府,分別在協定上籤了字。
簽字儀式在蘇聯國防部大樓舉行。
出席簽字儀式的中蘇兩國代表都很輕鬆,彼此微笑,熱烈握手祝賀。
在簽上“聶榮臻”3個字的協定中,蘇聯答應在原子能工業、導彈、火箭武器、航空新技術以及導彈和核試驗基地建設等方面,對中國進行援助。
協定的全稱是《關於生產新式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以及在中國建立綜合性原子能工業的協定》(簡稱《國防新技術協定》)。
代表團圓滿地完成了任務,16日啟程回國。
國防新技術協定生效後,催促蘇聯政府履行協定,成了聶榮臻的一項重要工作。
1957年、1958年兩年,協定大體上執行得比較順利。
蘇聯向中國提供了幾種導彈、飛機和其他軍事裝備的實物樣品,交付了相應的技術資料,派了幾百名有關的技術專家來華。
在各部門工作的蘇聯專家大多型度友好,這對中國相關的科技人員熟悉情況、掌握技術,是有幫助的。
蘇聯的幫助對中國在導彈、火箭和作戰飛機、試驗基地建設等方面的起步工作,是有較大作用的,使中國在這些方面的建設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