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3 / 4)

小說:聶榮臻的非常之路 作者:圈圈

,在準備階段,曾進行了各種事故設想和技術論證,做了很多地面試驗,採取了一系列安全防護措施。

試驗前,對導彈和核彈頭的每一個部件,每一個零件,又都反覆進行了嚴格的檢查和測試,保證了最好的質量,最大的可靠性。

事實證明,儘管導彈、原子彈多麼複雜,但是隻要以毛澤東思想統率技術,大力突出政治,提高人的思想革命化,在生產過程中,對每一個部件每一個零件,都嚴格掌握好工藝,嚴格控制好質量,試驗前再進行反覆檢查,反覆測試,試驗時對每一個動作都認真細緻地操作,就一定能保證試驗成功。”

聶榮臻的這段話,說出了中國的“兩彈”是怎麼搞出來的奧秘所在,也說出了中國人民為了祖國的安全、民族的尊嚴所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力量和信心!在研製導彈核武器的同時,氫彈的研製工作也在夜以繼日地進行。

氫彈的研製在理論和製造技術上比原子彈複雜得多。

實現核聚變爆炸,需要1000萬度的高溫。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六節深入現場,主持“兩彈”試驗(5)

迄今為止,除了原子彈爆炸,人們還無法在瞬間獲得如此高的能量。

中國的科學家在研製氫彈過程中,除了理論原理以外,沒有任何實際資料可資借鑑,但他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了一種新的設計原理。

1966年12月11日,在聶榮臻參加的專委會上,批准了新的原理方案。

他再次要求到現場主持這次試驗。

在去核武器試驗基地途中,他於12月26日到達導彈試驗基地,主持了東風3號中程地對地導彈首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他馬不停蹄,第二天乘飛機抵達馬蘭核試驗基地。

12月28日,在核試驗基地主持了第5次核試驗,也就是氫彈原理試驗。

這一天的中午12時,氫彈裝置按計劃爆炸,試驗獲得成功,實現了預定計劃,核爆炸威力達12�2萬噸梯恩梯當量。

下午,他乘飛機在爆心1200米上空繞行兩圈,察看鐵塔殘骸和效應物受破壞的景況。

試驗成功後,聶榮臻在基地接連兩天召集錢學森、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亞、陳能寬、程開甲、于敏、周光召、方正知等科學家座談。

這些科學家都是中國的民族精英。

聶榮臻熱愛他們尊敬他們,他猶如最虔誠的學生,請科學家們發表對這次氫彈原理試驗的看法和明年氫彈試驗安排的意見。

與會科學家一致認為,這次氫彈原理試驗是成功的,這條路子走對了,用“板機”引爆“被板機”的氫彈設計原理是正確的,是中國氫彈技術的一項重要的突破性成就。

下一步採用這個原理和已有的核航彈殼體,爭取進行一次百萬噸級全威力的氫彈空爆試驗。

在聽取了大家的意見以後,聶榮臻信心倍增,在會上說:“我同意諸位意見,這次試驗是成功的,試驗結果表明,新的原理方案切實可行,而且非常簡便。

下一步爭取在明年10月1日前,進行一次設計威力達100萬到200萬噸當量的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

在空爆的氫彈試驗成功後,再研製用於導彈的氫彈核彈頭。

這些設想待我報告中央,做最後決定。”

回到北京,聶榮臻向中央專委建議,集中力量按新原理方案進行設計,爭取直接進行全當量的氫彈試驗。

中央專委批准了他的建議。

後來他再次召開專家座談會,親自部署了氫彈試驗任務,研製工作隨即全面展開。

1967年5月,第一顆全當量氫彈的加工裝配以及試驗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

5月9日,聶榮臻參加了周恩來主持的第18次中央專委會議,討論氫彈試驗的準備工作。

會議認為,我國第一次全當量的氫彈試驗,在政治上有重大意義,在軍事上,它將使我國的核武器技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會議要求6月20日以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6月12日,他再次出席專委會議。

會議在聽取情況彙報以後,批准了這次試驗。

在會上,周恩來注視著聶榮臻說,聶老總,是否還是請你到現場去主持這次關係重大的氫彈試驗。

聶榮臻高興地回答:義不容辭。

6月14日上午9時,聶榮臻來到西郊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