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當時的學習成績也很好,人也非常聽話 。那個時候,幾個學習好的學生常在一起研究習題,言道互相提高進步。王青青便是那時候和李默水越走越近。
其實當時,李默水和王青青都沒想到兩人會最終發展到相互喜歡。然而,青春躁動的年紀,加上兩人經常待在一起,最終還是在彼此的內心產生火花。
老師和家長很快發現這兩人苗頭不對。而在當時,校園高中戀情也被一概打成早戀,被認為是不可原諒的錯誤。所以兩人競相被找家長談話,也被數次帶到辦公室單獨質詢。
兩人的壓力越來越大,但是即使這樣,兩人依舊不離不棄。他們也互相勉勵,約定相親相愛,可是一定要保持克制和距離,他們需要用純潔的愛情和身體,去迎接他們大學生涯以及未來嶄新的生活。等到一切順理成章後,才會徹底的接受彼此,真正融合在一起。
這種思想,本來是對於純潔愛情的嚮往,以及彼此互相激勵的方式。然而 ,那時候的家長和老師根本不相信這一套。他們一邊繼續給他們製造障礙,一邊還用過分的言辭羞辱兩人。特別是那時候,李默水的成績比王青青出色不少。那些老師竟然想著保一人而放棄一人的策略。這種策略便是,把所有的壓力和羞辱的言辭,最終全部拋向王青青。並且,他們還透過家長給王青青施壓。
李默水的父母便是在那個時候,聽從老師的意見,跟著老師們一起給王青青施壓。
有幾次,李默水的父母當著李默水和王青青的面,指責王青青是壞女孩,不該帶壞自己的兒子,讓王青青離自己的兒子遠點,不要耽誤自己兒子的前程。在這種鋪天蓋地的壓力之下,王青青承受了一年多她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負擔。
高考那年,王青青終於敗給了壓力,不僅高考失敗,且在沒多久,選擇了自殺。
第425章 血緣親疏
王青青的自殺徹底點燃了李默水心中的憤怒。在此之前,他一直選擇沉默,因為他內心還是相信,自己的老師和家長都在為他好,站在他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所以,他不能責怪父母和家長。然而,王青青的死讓他看清楚,這些好其實是自私的,這些人只是選擇了李默水。而如果當初李默水的成績差於王青青,或許那些壓力和責備更多是集中在自己的身上,那,最終自殺的或許是他。
因為一直隱忍沉默,李默水沒有更好的保護王青青。甚至於當王青青自殺後,李默水的父母也覺得李默水應該和王青青一家隔斷關係,以免影響李默水將來的前途事業甚至於婚姻。在那一刻,李默水終於爆發了。他不在安心做他一貫的好好學生,好好兒子,他開始暴怒,他罕見的和父母產生了爭吵,並且離家出走。他罕見的即使被找回來後,還是選擇用極為抗拒的方式選擇和父母交流。
他的父母其實也不懂交流,於是,在一遍又一遍因為言語不和和觀念不和的爭吵中,李默水和父母的關係越發疏遠。更是因為李默水不滿父母對王青青的態度,他決定上了大學,離開巖節山後,便努力的想要擺脫家庭的束縛,過他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基本不回家,除了在學校,便嘗試自己打工賺錢養活自己。最初,他的父母很憤怒,也希望自己兒子回來,畢竟,他們想著這是他們培養出來的名牌大學生,將來還得靠這個兒子養老。可是,隨著李赫然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父母漸漸把關注力放在裡赫然的身上。對於那個不怎麼回家,甚至於不和家裡人多做聯絡的李默水,他們也預設隨他去吧。
就這樣,二十多年裡,李默水和整個家裡人的聯絡僅僅是偶爾的一些資訊和電話,他這麼多年,回到巖節山的次數屈指可數。
“上次回到巖節山,就是處理他二哥的後事。其間他和家裡人也沒怎麼交流,他的父母對待他的態度也很冷漠。”
錢雲珍淡定的將這些事情描述完畢後,又給兩人沏茶奉上。
二十多年僅僅見過幾次面,即使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也確實會感覺到有些疏遠。更何況兒子和父母心中,因為當年的王青青事件還有疙瘩沒有解開。
萱世蕊道:“李默水和自己父母有心結,可是對於他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應該也沒有那麼大的衝突吧。”
錢雲珍道:“當初王青青事件,家裡人都有參與,即使是她的大姐和大哥,也都起到了作用。所以,我老公不僅僅和父母有心結,而是和全家人。”
江笑楓道:“但是,他應該和李赫然沒有心結,因為,李赫然曾經遇到過和他相似的事情。我相信李赫然絕對不會摻和反對,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