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掛著“急救中心”的牌子,攙扶我坐上輪椅。其實也就幾步路,在移民局門口一部救護車已經停在那裡,司機與護士忙把我轉到擔架上,推進救護車裡。護士跟我先生交代了幾句,就跳上車子來安慰我說,他隨後就到。然後就跟司機說盡量勻速,不要顛簸。那護士是加拿大土生的香港人,不會講中文,一路上想逗我開心,就結結巴巴地說著古怪的國語,我只聽明白了他說糖尿病是甜的病,還有溫哥華和上海一樣雨多。
我在國內是最怕住醫院的,每每聞到病房的渾濁氣味就想嘔,一躺到醫院的病床上根根頭髮都發癢。但是當我第一次躺在加拿大的擔架上,感覺到被單上還留有烘乾的餘熱和清香,我就放心了。到了醫院,我被安排在臨時觀察室,醫生、護士走馬燈似的來來去去,驗血驗尿量血壓聽心臟,一陣檢查之後,一個胖胖的護士來跟我說,好好睡一覺。怕我聽不懂英文,就做了個睡覺的動作。走到門口回過頭微笑著丟下一句“GOOD LUCK!”(好運)。
在來蘇水的消毒味道和被單的溫暖清香中,我美美地睡了一大覺。醒來時他和他的朋友正在床邊看著我。我問,今天的救護車和住院費需要多少錢啊?因為醫療卡申請之後也要三個月才生效呢。他說都辦妥了,現在無需交納一分錢,只是留下他的家庭醫生的電話號碼和他自己的社會保險號碼(俗稱工卡)就可以了。
我不由想到鄉下和都市的問題。加拿大人無論住在鄉村還是都市,都享受同等的醫療保險制度,都有自己的家庭醫生。在一些小島上當地醫院解決不了的危急病人,馬上會有直升機送他們到大醫院。而國內的城鄉最大區別之一就是在醫療上。鄉下求醫問藥的困難令城裡人對住到鄉下充滿恐懼。比如我母親喜歡鄉村的恬淡寧靜,一直想退休後回到無錫鄉下老家去享受前門竹林蔥鬱、後門小橋流水的田園生活,可是一想到看病難就打消了念頭。
和加拿大的醫療城鄉無分界一樣,溫哥華這座加國西海岸大都市,城鄉之間也沒有明顯藩籬。車子一路行駛,看不到上海那樣一個挨一個的商店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櫥窗,自然也就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流。道路兩邊是一棟棟獨立的房屋,屋前是草地或者花園,油漆成各種顏色的木屋門口吊著花草,令我想起童年搭的積木。住到積木那樣的房子裡是我從小的夢想,但我想把積木房子搭在繁華的都市裡。
夏季多雨的溫哥華,空氣裡散發著花香和綠草的清氣。不知道哪裡是城市,哪裡是鄉村。像我坐在家裡吃早飯,就看到後院小松鼠跳到松樹枝頭朝我張望。坐在門前喝咖啡,小鳥居然跳到杯口上啜一口,然後飛走又飛來。
其實,在加拿大早期歷史上只有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加拿大”這個名字就是來自印第安語的“根拿大”(KANATA),意思是許多小茅屋的鄉村。加拿大立國至今也不過129年,那茅屋和炊煙的氣息依然一陣陣地漫到城市裡來。即使是溫哥華市中心,雖然高樓林立,商店的櫥窗像時尚雜誌一樣一頁頁招搖著吸引人們的眼球,但是散步在街頭上依然可以看見周圍山頂終年不化的積雪,或者酒吧的搖滾就在海灘邊上。有一回本想去市中心海邊的酒吧,結果先到海灘吹吹風,看到人家在拾海帶、海藻,也忍不住脫了鞋子赤腳踏進沙灘裡……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從上海到溫哥華的氣味(4)
這到底是都市的還是鄉村的生活呢?
奇怪的是小土豆在肚皮裡的時候,我只要一到英格蘭海灣(ENG…LISH BAY)讓那海風吹拂著,妊娠的不適就立刻消失,就開始有食慾。也就想到現在都市裡的人有孕沒孕的,胃口都比較疲軟,不像鄉下人吃飯那麼香。除了很多別的原因,我想氣味也是重要的原因。溫哥華比起上海,氧氣一定是要充分得多。這裡的空氣質量也是它連年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的指標之一。
但是國內許多腰纏萬貫的富翁來到這裡就大失所望了,溫哥華這個瀰漫著鄉村原野氣息的地方,與他們原本燈紅酒綠醉生夢死的想像大相徑庭。我聽到很多人抱怨溫哥華,說它不過是個大村莊,根本算不得都市。市中心繁華區也就巴掌大,不過就像上海靜安寺那麼點兒地方。
溫哥華的自然裡面確實沒有通常都市所擁有的那樣複雜的人文歷史。我曾經跟一位來自上海,並且有歐洲城市遊歷經驗的朋友說,別看加拿大是一個發達國家,但是卻比中國更接近遠古。她一聽就搖頭,因為在她概念裡“遠古”同“原始”“落後”是同義詞,至少是近義詞,不久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