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飛行速度快。

五分鐘不到,巴基斯坦總參謀部收到了導彈警報,被印度導彈瞄準的巴基斯坦空軍基地隨即拉響了防空警報。此時,四十五枚“普里維特”導彈剛剛進入下降軌道。

導彈命中前四分鐘,空軍基地的防空雷達啟動。僅僅用了十五秒鐘,雷達就探測到了進入大氣層的導彈。導彈命中前二分鐘,遠端防空導彈騰空而起,以四馬赫的速度衝向了俯衝下來的彈道導彈。轉眼間,十四枚“普里維特”被“紅旗2000”型防空導彈擊落。

三十一枚“普里維特”突破了防空系統,在距離地面大約一千五百米的高度上撒出反跑道子彈藥。此時,五座空軍基地裡的戰機都已升空,地勤人員也進入了防空掩體。

大地有節奏的震動了起來。

反跑道子彈藥的威力並不大,只能在跑道上炸出直徑不超過兩米的淺坑。相對而言,修復一百個淺坑比修復一個大坑困難得多。另外,反跑道子彈藥還能摧毀露天停放的戰機,與後勤保障裝置,卻很難對停放在機庫內的戰機,以及掩體內的武器裝備構成威脅。

彈雨過後,最先出現在地面上的是空軍基地的工程兵。

肯定有一部分反跑道子彈藥沒有爆炸,有的是引信出了故障,有的則設為延時爆炸模式。修復受損跑道的時候,還得清除那些沒有爆炸的子彈藥。

工程兵們有條不紊的忙碌著,印度空軍的導彈突擊沒能對機場造成太大損失。

損毀最嚴重的是位於拉合爾西南的奧卡拉空軍基地,有八枚導彈落地,一共撒佈了三百多枚反跑道子彈藥,大約百分之十五的子彈藥沒有爆炸。即便如此,三千五百米長的跑道中還有一千五百米長的一段沒有遭到破壞,足以供戰術戰機正常起降。

因為防空戰鬥機的起飛距離在三百米到五百米之間,所以用導彈攻擊機場跑道的時候,導彈瞄準點的間隔距離一般為三百米。這既能減少導彈消耗量,又能達到癱瘓空軍基地的目的。當然,前提條件是導彈的圓周誤差為零。

“普里維特”在最大射程上的圓周誤差達到了二百五十米。暫且不論能不能擊中寬度只有數十米的跑道,就算能夠擊中,命中點的間距也不一定是三百米,有可能是八百米,也有可能完全重合。

一枚“普里維特”只能攜帶四十二枚反跑道子彈藥,子彈藥的撒佈間隔距離不能超過十米,覆蓋半徑三十二米的圓形區域。如果導彈的圓周誤差超過了三十五米,就難以對跑道構成威脅。即便擊中了跑道,也只能破壞大約七十米長的一段。

由上可以得出,要想擊中跑道一次,就得動用九枚“普里維特”。要想確保摧毀奧卡拉空軍基地的跑道,就得擊中跑道十一次,總共耗費九十九枚“普里維特”。摧毀五座空軍基地的跑道,則需要四百九十五枚“普里維特”!印度空軍發射的“普里維特”總共才四十五枚。

“普里維特”問世的時候,效能就已落後,並不適合打擊戰術目標。

印度選擇“普里維特”作為首批突擊力量,恐怕是擔心這種使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發射之前需要準備數小時,射程僅有二百五十千米的戰術彈道導彈很難在後面的戰鬥中發揮威力,反而會遭到巴基斯坦空軍的圍剿吧。

巴基斯坦空軍立即展開了反擊,瞄準物件並不是印度的導彈發射陣地。

“普里維特”還沒有落地,部署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區,裝備了“阿布達利-2”型戰術彈道導彈的五個導彈旅就收到了命令。

五分鐘之內,一百五十輛導彈發射車進入了發射陣地。

發射車定位,裝填指令,豎起發射架,導彈升空,前後不到十分鐘,一百五十枚射程達到了三百五十公里,能夠攜帶一千千克彈頭,在最大射程上圓周誤差不到一百米的導彈躥入了藍天。

依靠美國的先進偵察衛星,“阿布達利-2”型導彈升空之前,印度就收到了警報。

只是,印度的防空部隊面臨更加艱鉅的挑戰。

“阿布達利-2”型導彈採用的是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不但準備時間短,而且在彈道末端,彈頭與彈體分離。不管是從以色列引進的“綠松石”反導預警雷達,還是從俄羅斯採購的“安泰2500”防空系統的搜尋雷達都難以及時發現體積小得多的彈頭,反導導彈更難以擊中體積僅有“普里維特”十分之一的彈頭。

一百五十枚“阿布達利-2”型導彈分別突擊十個戰術目標,其中五個空軍基地,三個大型軍營與兩個防空指揮中心。

針對不同的目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