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局勢的逼迫下,共和國找到了一種更省錢的打擊手段,也讓陸軍煥發了青春。
3月初,陸軍的一支試驗炮兵部隊到達種子島,參與打擊四國戰區的作戰行動。該試驗炮兵部隊的主力裝備不是傳統火炮,而是陸軍投入重金研製的第一種大口徑遠端電磁炮,即LDP…1A型155毫米電磁軌道炮。
大口徑電磁炮最先在海軍服役,主要是海軍大型戰艦能夠攜帶足夠大的火炮。
陸軍型電磁炮的研製難度比海軍型高得多,主要就是大口徑電磁炮的“噸位”難以得到有效控制。海軍的DP…1A型電磁炮裝配質量超過550噸,雖然裝在巡洋艦與驅逐艦這些排水量在1萬噸以上的大型戰艦上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用在最多隻有幾十噸的陸軍戰車上肯定成問題。能否降低裝配質量,成為大口徑電磁炮在陸軍中得到廣泛應用的關鍵問題。為此,陸軍想了很多辦法。
在技術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陸軍只能另闢蹊徑。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模組化”,將原本應該整合在一起的火炮系統分散部署在多個平臺上,使每一個平臺的總質量都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試驗炮兵部隊就是按照這一方式建立起來的,該部隊以營為建制進行戰鬥,每個營有24門LDP…1A型電磁炮,24輛戰術彈藥補給車、1套戰術偵察與指揮系統,1套車載式電力供應系統、以及1套短距直線微波電能傳輸系統。如果論裝備數量,其規模遠超普通炮兵營,接近炮兵旅,其中僅車載式電力供應系統與短距直線微波電能傳輸系統就有50多部車輛、需要各類技術軍人128名。龐大的編制必然有相應的戰鬥力,不然就失去了實戰意義。
體現試驗炮兵部隊戰鬥力的正是LDP…1A型電磁炮。
雖然陸軍沒有與海軍統一標準(正式服役前,國防部調整了陸軍電磁炮計劃。明確提出陸軍與海軍必須統一彈藥標準,減輕後勤保障負擔,節約開發成本與長期裝備成本),使再的炮彈質量偏低,但是LDP…1A型電磁炮的作戰能力仍然遠遠超過了陸軍現役的任何一種常規火炮,乃至全面超越了遠端火箭炮。
射程方面,LDP…1A的最大有效射程超過400千米、最大射程接近500千米,相當於短程戰術彈道導彈。射速方面,短促急射時能夠在10秒內發射4發炮彈、或者在25秒內發射8發炮彈、或者在2分鐘內發射20發炮彈,持續射擊時能夠以每分鐘6發的速度持續射擊8個小時、或者以每分鐘4發的速度持續射擊12個小時。
與之相比,陸軍傳統大口徑火炮的短促急射速度與持續射擊速度僅為LDP…1A的三分之二與二分之一,因為LDP…1A的彈藥質量是普通155毫米炮彈的3倍左右,所以LDP…1A的實際彈藥投送能力是同口徑榴彈炮的5倍左右。彈藥投擲成本方面,因為LDP…1A以電能作為全部能源,所以其成本遠遠低於傳統火炮。
試驗炮兵部隊肯定是不成熟的作戰力量。
LDP…1A的最大問題就是“炮管壽命”,準確的說是軌道壽命。普通大口徑榴彈炮在全裝藥發射的時候,炮管壽命一般在1000發以上,某些採用高強度合金與新式加工生產工藝的炮管的極限壽命甚至超過了5000發。雖然LDP…1A採用高強度合金軌道,其材料強度遠遠超過普通火炮,但是在彈丸出口速度更高的情況下,最大射程時的軌道壽命仍然不到500發,完全達不到戰術作戰的要求。
試驗炮兵部隊的先進性還體現在短距直線微波電能傳輸系統上。該系統的最大特色就是實現了電能的無線傳輸,即將電能轉換成微波,由高能微波傳輸能量再將微波能轉換成電能,使作戰單元能夠在更為廣闊的範圍內部署,不再受電線長度的限制。因為相關技術還未完全成熟,所以該系統還處於試驗階段,暫時不具備大規模部署能力。
陸軍讓試驗炮兵部隊參戰,主要不是搞清楚LDP…1A的牲能,而是搞清楚其實戰效能。
可以說,打擊日本本土的作戰行動,成了陸軍露臉與檢驗新式裝備的舞臺。LDP…1A軌道電磁炮系統在戰場上的表現,足以讓陸軍下定為炮兵部隊升級換代的決心!
卷八 百年積怨 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
陸軍藉機露臉,海軍則趁此機會總結經驗教訓。
“四國海盆海戰”對海軍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海戰結束後不久,林嘯雷就丟下海軍司令部的工作,搭乘艦載運輸機趕往航母戰鬥群,當面向幕青雲、竇海鯤、華劍鋒與朱榮輝等人詢問交戰經過。返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