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為75小時)、可維護性提高到20人均工時(WS…14D的可維護性、也就是正常維護時間為12人均工時)、能耗減少到10(WS…14D的能耗,也就是每千牛每秒消耗HR…8型航空燃油58克,等於12克20級複合蓄電池儲備的電能。為了便於計算,一般採用對比航空燃油的質量計算發動機能耗)、推重比提高到10(WS…14D的推重比、也就是發動機最大推力與自身重量比為15)。
如果能夠達到這一指標,“吸入式電離電磁迴旋推進系統”就能滿足基本需求。
雖然其指標仍然不如傳統發動機,無法用於戰鬥機、更不可能用在空天航空器上,但是用來取代陸航的渦輪螺旋槳與渦輪軸發動機綽綽有餘。
第二份檔案就是軍事技術在這幾年間取得的重大突破。
由中重集團投資開發的DX…1A型“吸入式電離電磁迴旋推進器”已經透過國防部與總參謀部的驗收,其效能指標基本上達到要求。更重要的是,中重集團充分考慮到了軍用裝備的延續性,也就是說,只需要對QW…26A與QZ…25B型傾斜旋轉翼飛機做極小的改動,在基本保持主體結構的情況下,用DX…1A替換原先的渦輪軸發動機。從大規模採購所涉及到的鉅額換裝成本考慮,此舉能夠最大限度的節約經費,讓陸軍下定換裝的決心。
第三份檔案中明確提到了這件事情。
葉致勝已經在年初透過了總參謀部的換裝申請,計劃投入大約1500億元,對3個空降軍的600多架QW…26A與800多架QZ…25B進行全面改進,升級為DW…26B與DZ…25C,使陸軍航空兵的打擊能力與低空投送能力增強近2倍。
1500億元,使3個空降軍的戰鬥力全面提升,代價並不大。
看到這裡的時候,裴承毅大概計算了一番,如果由國營軍工企業來做,國防部至少需要投入3000億元。中重集團只開價1500億元,承諾在半年之內完成陸軍的改裝工作(隨後還將對海軍陸戰隊的近千架QW…26A與QZ…25B,以及海軍的400多架QZ…25B進行同樣的改進),還答應提供25年的維護保障(需另外支付費用),並且在更先進的推進系統開發成功之後,就先為陸軍提供技術支援。
中重集團會做虧本買賣嗎?
肯定不會!
雖然陸軍這筆合同很有可能虧本,但是考慮到今後的維護費用,還有陸戰隊與海軍的改裝合同,中重集團肯定能賺錢。最重要的是,隨著改裝完成,新一代“垂直起降航空器”在戰場上大展神威,相當於為中重集團的軍火進行最有說服力的廣告,只要能夠開啟海外市場,中重集團不怕賺不到錢。
事實上,大多數軍火商都在這麼做。
以美國的洛馬公司為例,在向美軍銷售軍火的時候,洛馬公司很少賺錢,甚至經常虧本。比如F…35系列戰鬥機算上開發成本之後的單價超過1。5億美元,而賣給美軍的價格不到8000萬美元(2013年幣值)。透過美軍在戰場上做“廣告”,洛馬公司向30多個國家銷售了5000多架F…35系列戰鬥機,平均單價2。1億美元,不但找回了損失(美軍裝備2400架),還賺了數百億美元。
民營軍火公司算的是“總賬”,而國營軍火公司算的是“單賬”。
裴承毅也算了一筆賬,按照總參謀部的估價,中重集團為陸軍改進1400餘架戰機,平均每架虧損2500萬元,如果以同樣的價格為陸戰隊與海軍的1400餘架戰機進行改進,總計虧損700億左右。只要DW…26與DZ…25系列戰機能夠在全球銷售1500架,以平均每架盈利5000萬計算,中重集團就能收回成本。隨著“垂直起降航空器”逐漸成熟,逐步替代直升機,未來15年之內,全球市場總量在15000到20000架之間。DW…26與DZ…25系列最先投入市場,至少能夠佔據5成左右的市場份額。除掉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採購數量,中重集團能夠對外銷售4000到5000架,至少從中盈利1500億。
賺錢不是壞事,至少能夠保證中重集團以最低廉的價格向共和國軍隊出售武器裝備。
軍隊換裝絕不止一種或者幾種裝備,而是涉及到全軍的數百種、甚至上千和裝備,即便中重集團所佔份額不到兩成,也能為共和國節約數千億軍費。
在第三份報告中,那個叫袁晨皓的參謀做了明確統計。
從2031年到2034年,4年間,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