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印度東部艦隊在半個小時內2次轉變佇列。
北京時間3點30分,印度東部艦隊轉向南下,航速降低到16節。
這些舉動更讓張雪峰疑惑了。
當然,張雪峰並不知道,莫洛萬面臨一個非常艱難的決策。
按照莫洛萬的推斷,如果中國艦隊已經進入馬六甲海峽,並且向安達曼海前進,偵察機將在北京時間3點之前找到中國艦隊。雖然已經是北京時間凌晨3點30分,莫洛萬仍然沒有收到訊息,但是他沒有放棄努力。偵察機已經在2點45分左右轉向返航,對馬六甲海峽進行第二輪偵察。如果中國艦隊避開了第一輪偵察,被第二輪偵察發現的機率非常大。也就是說,在3點45分之前,偵察機仍然有可能發現中國艦隊。
還有15分鐘,就知道中國艦隊有沒有進入馬六甲海峽了。
擺在莫洛萬面前的問題是,如果中國艦隊沒有進入馬六甲海峽、或者說他派出去的偵察機與預警機沒有發現中國艦隊,該怎麼辦?
安排第二輪偵察?
風險太大了,很不現實。
調頭返航?
前面的努力就白費了,西部艦隊也白白犧牲了,莫洛萬很不甘心。
只是,莫洛萬心裡非常清楚,如果中國艦隊沒有進入馬六甲海峽,那就意味著中國艦隊很有可能已經從巽他海峽進入了東印度洋。
關鍵是,之前攻擊西部艦隊的機群為什麼是從東面進入的?
莫洛萬沒有感到驚奇。
如果中國艦隊已經從巽他海峽進入了東印度洋,與西部艦隊的距離就不會超過1500千米,在攜帶外掛副油箱的情況下,J…16B與J…17B的攻擊半徑均在1500千米左右,如果算上反艦導彈的攻擊距離,則打擊距離在1900到2000千米之間。如此一來,中國艦隊派出的攻擊機群很有可能是故意從蘇門答臘島上空發起了攻擊,使對手做出錯誤判斷,讓對手花費精力搜尋馬六甲海峽。
果真如此的話,那麼攻擊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機群從何而來?
莫洛萬也很快為這個問題找到了答案。
如果不是中國空軍派遣轟炸機轟炸了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就是部署在緬甸、泰國等地的中國岸基戰鬥機發起了攻擊,絕不是中國艦隊的艦載戰鬥機。
為什麼要這麼做?
莫洛萬也沒有感到疑惑,因為這是欺騙敵人的必要手段。
那麼中國艦隊欺騙對手的目的是什麼?
想到這,莫洛萬已經沒有多少信心了。
所有情況都表明,中國艦隊要麼正在迅速北上,透過一系列的欺騙手段,讓東部艦隊留在孟加拉灣南部海域,等待與中國艦隊決戰;要麼就在向印度洋腹地挺進,準備避開東部艦隊,前往阿拉伯海。
不管是哪種情況,東部艦隊都的儘快離開孟加拉灣南部海域。
問題是,應該北上,還是應該西撤?
莫洛萬拿不定主意,不得不請示費爾南德斯。
當然,張雪峰並不需要知道莫洛萬在想什麼。
印度東部艦隊轉向南下,是莫洛萬主觀意願的直接表達。因為在莫洛萬看來,只要能夠抓住機會,就有能力重創、甚至殲滅中國艦隊。前提條件是,東部艦隊必須首先發現中國艦隊,並且首先發起攻擊。如此一來,他就必須儘快派出第二批偵察機,向南搜尋巽他海峽附近海域。印度東部艦隊將航速降低到16節,則表明了莫洛萬的擔憂。時間已經過去了2個多小時,只要中國艦隊確定了印度東部艦隊的行蹤,最快能在半個小時後派出戰鬥機,在北京時間凌晨5點前發起攻擊。如此一來,印度東部艦隊必須儘快轉向北上,拉大距離,儘量離開中國艦隊攻擊機群的打擊範圍。
張雪峰要做的,只是儘量盯緊印點東部艦隊,別讓進了網的魚溜掉了。
只不過,局勢的變化速度比張雪峰預計得快得多。
向費爾南德斯彙報了情況之後,莫洛萬隻等待了15分鐘就收到了新的命令,立即率領艦隊向西北方向返航,做好艦隊防空準備。
顯然,費爾南德斯並不認為東部艦隊能夠單獨迎戰中國艦隊。
命令莫洛萬立即返航的同時,費爾南德斯還向空軍下達了命令,立即出動戰鬥機,為東部艦隊護航。
雖然魯拉賈帕尼還沒有宣佈印度進入戰爭狀態,但是已經授權費爾南德斯調動印度的所有軍事力量,所以費爾南德斯有權直接向印度空軍下達作戰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