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懼的洪流。僅在7月5日白天,埃及國內就發生了20多起針對美軍入侵敘利亞的示威遊行,示威民眾與維持秩序的警察還發生了衝突。不管埃及當局是否會因為敘利亞遭到美國入侵而改變基本政策,都得高度重視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即便站在美國當局的立場上,也得重視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內部高漲的反美情緒,如果美國當局一意孤行,最終很有可能讓戰爭失去控制。
正是如此,第八戰鬥單位殺入土耳其的時候,美國當局正在連夜討論對策。
不管怎麼說,並不是所有高層官員都認為應該主動挑起敘以戰爭。因為蘭德斯批准出兵敘利亞的時候,沒有知會聯邦政府的所有官員,只有洛布林夫人等少數人知情,所以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幾乎所有不知情的官員都認為總統做得太過分了。在他們看來,就算有國會的戰爭授權,就算有一萬個理由不能拋棄以色列,總統在做出如此重大的決策之前,都應該告訴內閣成員,而不是關著門就把美國捲入了一場針對阿拉伯世界的戰爭,讓美國再次面臨全面衰退的威脅。
作為前線總指揮,杜奇威透過影片電話參加了會議。
雖然常識告訴杜奇威,那些憤怒的部長並沒說錯什麼,蘭德斯確實不應該把他的內閣成員擋在門外,做出“閉門決策”,但是讓杜奇威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共和黨政府中的利益派別太多了,根本無法統一意見。這不是說支援共和黨的利益集團愛好和平,誰都知道,站在共和黨身後的軍火集團、能源集團、貿易集團、礦產集團、金融集團等等眾多影響著美國各行各業的利益集團才是戰爭的真正推手,也是戰爭的真正受益者,但是在透過戰爭實現利益的方式方法上,各個利益集團的觀點就不一樣了。比如在當前這個問題上,即是否應該出兵敘利亞,軍火集團肯定支援擴大戰爭規模,而與猶太人關係密切的金融集團的態度則非常謹慎,礦產集團與貿易集團則反對向一個純正的阿拉伯國家出兵。因為這些利益集團都有代言人,比如國防部長就是軍火集團的代言人、財政部長是金融集團的代言人、能源部長是能源集團的代言人、資源部長是礦產集團的代言人等等,所以在如此重大的決策上,這些人的意見很難統一到一起。
換個角度看,蘭德斯在做決策的時候把20多個部長撇在一邊,也不是毫無道理。
這次會議的最大影響,也許就是杜奇威對這場戰爭的結果不再抱任何幻想。
連內部意見都沒統一,美國有可能贏得最終的勝利嗎?
會議持續了大約4個小時,結束的時候,只得出了一點結論,即總統在做出會對美國的國家利益產生重大影響的決策時,應該提前告訴內閣成員。
顯然,這是一個毫無意義的決議。
花了寶貴的4個小時,卻沒有任何收穫,讓杜奇威不得不心生感嘆。
會議結束的時候,戰場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在第八戰鬥單位殺入土耳其境內,攻佔了基利斯的時候,駐紮在阿勒頗省、伊德利卜省與拉塔基亞省的敘利亞國防軍全部進入防禦陣地,做好了抵擋入侵的準備工作。更加重要的是,部署在邊境地區的敘利亞軍隊開始在國境線敘利亞一方佈設地雷,而且動用了大量先進佈雷裝置。根據大型無人偵察機發回來的情報,在拉塔基亞省北面不到50千米長的邊境線上,敘利亞軍隊就在縱深大約5千米的範圍內佈設了近30萬枚地雷,佈雷密度達到了每平方千米2000枚。因為敘軍大量使用了沒有金屬零件的塑膠地雷,而且很多地雷都具有抗爆破掃除能力,所以美軍別想輕鬆越過這道地雷防線。
還沒等杜奇威反應討來,情報機構又送來了新的訊息。
圍困錫爾特的第一戰鬥單位與第十哉鬥單位已經離開駐地,預計將在6日中午之前發起進攻。同時展開行動的還有駐紮在代胡克省的3個伊拉克陸軍旅。按照伊拉克軍隊的部署情況,這3個旅很有可能前往巴特曼,頂替第十戰鬥單位守住向西的防線,以便第十戰鬥單位能夠集中力量攻打錫爾特。
不管怎麼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訊息。
共和國軍隊壓根就不理會南面的戰鬥,把重點放在了北面戰場上,擺明了要搶在美軍打到大馬士革之前打到安卡拉。
問題是,第八戰鬥單位的進攻路線很有問題。
敘利亞軍隊在邊防線上佈設地雷陣,可以用防範美國突然入侵來做解釋。問題是,第八戰鬥單位為什麼要穩打穩紮的北上,而不是像第十戰鬥單位之前做的那樣,讓先頭部隊繞過基利斯,由主力部隊去收拾那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