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繼續進攻,而是在比斯米爾西面構築防線。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主要是李東石無法確定能在什麼時候殲滅第11步兵旅,打通前往比斯米爾的地面通道,而他手裡的垂直起降運輸機只有20多架,根本無法支撐起一場擁有足夠強度的進攻行動,如果進攻不力,很有可能遭到美軍反擊,丟掉剛剛到手的比斯米爾。更重要的是,經過從7日夜間開始的激戰,第十戰鬥單位的進攻部隊急需補充作戰物資,必須停下前進的步伐。

事實上,圍殲土軍第11步兵師的戰鬥並沒持續多久。

隨著比斯米爾落入第十戰鬥單位的手中,土軍後路被截,加上下午的那場戰鬥,讓土軍對共和國軍隊的遠端炮火心有餘悸,所以在8日夜間20點左右,土軍第11戰鬥旅的指揮官就向進攻部隊投降了。

與其他指揮官不一樣,李東石沒有立即報捷。

正是如此,在他發回捷報前,美軍第41獨立步兵旅試圖趁第十戰鬥單位立足未穩,打回比斯米爾,結果在比斯米爾西面的防線上碰得頭破血流,丟下了數百具美軍官兵的屍體與上百輛裝甲戰車的殘骸。

打到這個時候,雙方都已疲憊不堪了。

確定美軍開始鞏固防線,沒有反擊的意圖之後,李東石才發出了捷報。正是如此,第十戰鬥單位才沒有搶在第一戰鬥單位之前報捷。

不管怎麼說,迪亞巴克爾方向上的戰鬥是一場惡戰。在這場戰鬥中,第十戰鬥單位用317名官兵陣亡、765名官兵負傷的代價,殲滅了美軍第7步兵師的第39獨立步兵旅與土軍第11步兵旅,重創了美軍第41獨立步兵旅。這場戰鬥充分證明,第十戰鬥單位是共和國陸軍中作戰能力最全面的部隊!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116章 微妙變化

當天晚上,裴承毅收到的第三條好訊息是由李存勳從國內發來的。

經過軍情局長的努力,元首已經批准了裴承毅的第二次增兵請求,派遣蹇柄彪中將的第六戰鬥單位與商雪韻中將的第七戰鬥單位參戰。更加重要的是,這兩支戰鬥單位都將以戰略空運的方式開赴戰場。也就是說,7月10日之前,第六戰鬥單位就能部署到位,第七戰鬥單位則要等到7月15日才能到達戰場。

事實上,這也是裴承毅在8日夜間收到的最後一條好訊息。

快到9日凌晨的時候,第八戰鬥單位的王學平發來急報,美軍第2裝甲師與第4步兵師的突擊部隊佔領了伊斯拉希耶,並且正在圍攻巴赫切。

當時裴承毅正打算與蹇柄彪、商雪韻進行視訊會議。

收到訊息後,他立即取消了會議安排,聯絡上了王學平。

讓王學平大致介紹了情況之後,裴承毅只下達了一條命令,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巴赫切。

對裴承毅來說,沒有第二種選擇。

第八戰鬥單位與第五戰鬥單位的主力都在巴赫切以西的傑伊漢河下游平原地區,西面是由大約20萬土軍(其中只有3個正規師,其餘的均是緊急動員的預備役與民兵部隊)重兵把守的阿達納、南面是美軍嚴密防守的伊斯肯德倫、背後則是易守難攻的奧斯曼尼耶;通往前線的道路只有兩條,一條從伊斯拉希耶經過,在奧斯曼尼耶南面大約40千米處穿過加武爾山脈,在距離伊斯肯德倫大約30千米的亞卡哲克連入高速公路,分別前往南北兩座大城市,另外一條透過巴赫切,從加武爾山脈北面繞了過去,直接通往奧斯曼尼耶。美軍在反擊的時候肯定會首先攻打伊斯拉希耶,畢竟從這裡可以殺向伊斯肯德倫。

因為透過伊斯拉希耶的公路太靠近伊斯肯德倫,在美軍近程火力的打擊範圍之內,所以第八戰鬥單位在佔領伊斯拉希耶之後並沒南下,而是準備在佔領奧斯曼尼耶之後再從這裡出發,攻打伊斯肯德倫。換句話說,受作戰區域限制,在無法大規模使用戰術空運力量的情況下,送往前線的作戰物資中,80%都得透過巴赫切。

對裴承毅來說,可以丟掉伊斯拉希耶,卻不能丟掉巴赫切。

從裴承毅的作戰部署上也看得出來,攻佔伊斯拉希耶本身就是為巴赫切做緩衝,只要佔領了奧斯曼尼耶,就能從加武爾山脈的西面沿著高速公路南下,壓根沒有必要從伊斯拉希耶出發,再次穿越加武爾山脈。

給王學平部署了任務後,裴承毅讓龍宏恩聯絡了梅樂馳少將。

雖然第入戰鬥單位與第五戰鬥單位的炮兵旅都部署在美國海軍的遠端艦炮威脅不到的哈塞克,能夠及時為前線部隊提供炮火支援,而且兩個炮兵旅部署在一起,在關鍵時刻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