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要求得到第七戰鬥單位的支援,不是說他對第一戰鬥單位與第十戰鬥單位有絕對信心,而是其他方向上更需要這支戰鬥單位。顯然,這個“其他方向”肯定不是北方戰線的西部戰場,而是南方戰線。可以說,這也就是是袁晨皓成功的地方。在盯著北方戰線東部戰場的時候,他還一直留意著南方戰線上的戰鬥。雖然共和國軍隊在北方戰線上取勝已成必然,但是誰也不能保證能在南方戰線上取勝,或者說不敗給美以聯軍。如果以損失南方戰線為代價來獲取北方戰線上的勝利,那麼這個勝利就將變得毫無價值。事實上,從一開始,裴承毅就在避免這種情況。如此一來,不管裴承毅是否願意,在袁晨皓表示能夠用已有兵力取勝之後,他都得把第七戰鬥單位派往敘利亞,做好在南方戰線上迎接美以聯軍全面進攻的準備工作。
也就是說,第六戰鬥單位別想得到支援。
更重要的是,第六戰鬥單位的首要任務不是攻打伊斯肯德倫,而是前往巴赫切為第八戰鬥單位解圍,然後前去協助第五戰鬥單位攻佔奧斯曼尼耶。如果到這個時候戰爭還沒有結束,蹇柄彪才能率軍攻打伊斯肯德倫。
對一支剛剛上戰場,而且剛剛受到洪水洗禮的部隊來說,能夠創造奇蹟嗎?
在奇蹟誕生之前,恐怕沒人相信,來自66軍的蹇柄彪上將能夠率領這支由重灌甲軍改編而來的戰鬥單位,像空降部隊那樣創造奇蹟。但是在奇蹟誕生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懷疑這支戰鬥單位的實力了。
16日夜間,進攻開始之後,蹇柄彪只把支援旅派往了巴赫切。
用蹇柄彪對支援旅旅長馬偉文准將的話來說,美軍第2裝甲師與第4步兵師久攻巴赫切不下,已成疲兵,如果支援旅不能一口氣打到巴赫切,解救被困的第八戰鬥單位,那麼他們就配不上重灌甲軍的番號。
當然,支援旅的任務不僅僅是巴赫切,還要負責打通前往奧斯曼尼耶的補給線。
第六戰鬥單位的主力部隊,也就是戰鬥旅沒有從加濟安泰普沿著高速公路北上,而是直接西進,殺向伊斯拉希耶。
可以說,這一進攻路線非常出人意料。
別的不說,就連杜奇威都沒料到,第六戰鬥單位的戰鬥旅會攻打伊斯拉希耶。
要知道,按照常理,第六戰鬥單位應該殺向巴赫切,然後攻打奧斯曼尼耶,最後才南下攻打伊斯肯德倫。如此一來,不但能夠幫助2個戰鬥單位解圍,還能讓解圍後的第八戰鬥單位與第五戰鬥單位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更能避開美土聯軍在加武爾山脈的防線,唯一的缺陷就是將進攻距離延長了大約200千米。嚴格說來,這也不算問題,因為對於一支裝甲部隊來說,在沒有阻擋的情況下突擊200千米也就是隻是幾個小時的事情。利用第八戰鬥單位與第五戰鬥單位提供的掩護,肯定能夠彌補這幾個小時的損失。
也正是如此,伊斯拉希耶的美土聯軍根本沒有做好戰鬥準備。
還沒進入17日凌晨,第六戰鬥單位戰鬥旅的先頭部隊就突破了美土聯軍在伊斯拉希耶的外圍防線。更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在這個時候發生了,突破後的先頭部隊沒有向兩翼擴大突破口,甚至沒有圍剿防線後方的美土軍隊,而是繼續向西挺進,在主力部隊到達之前就穿過了美土聯軍的防線,殺入了加武爾山脈。
因為主力部隊很快就跟了上來,所以美土聯軍來不及阻止高速突擊的先頭部隊。
也就在這個時候,美土聯軍拉響了警報。
17日凌晨,第六戰鬥單位的先頭部隊到達加武爾山脈西面的亞卡哲克,兵鋒直指南面的伊斯肯德倫。更重要的是,大約1個小時後,第六戰鬥單位的一支小股部隊佔領了加武爾山脈南面的克勒克漢,擺出了合圍伊斯肯德倫的態勢。
雖然杜奇威很不情願,但是在17日凌晨3點30分左右,他不得不在警衛的陪同下登上了飛往安塔利亞的運輸機。也就是說,在17日天亮之前,美土聯軍就開始把司令部遷往安塔利亞。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裴承毅能夠出動一支低空突擊部隊協助第六戰鬥單位進攻,很有可能逮住一名美軍上將,並且以直搗黃龍的方式,迫使美國與土耳其當局承認輸掉戰爭的既成事實。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
美土聯軍司令部緊急遷往安塔利亞,對前線將士計程車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7月17日,裴承毅剛剛吃了早飯,也就是伊斯蘭堡時間8點30分的樣子,前線就發來好訊息,第六戰鬥單位的支援旅在第八戰鬥單位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