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炮擊命中率,也要保持速度,用往返衝擊的方式沖垮印軍的裝甲佇列,不給敵人任何喘息的機會。
張志騏這麼做的根本目的是避免過大的戰鬥傷亡。
雖然KZ…24C的裝甲足夠厚實(天亮前,空降153旅獲得了由運輸機空投的戰車裝甲附件,使KZ…24C的裝甲防護能力達到最高狀態),但是受車重偏低的影響,即便裝甲沒有被打穿,穿甲彈的巨大動能仍然能夠震傷車內的官兵。
與第1531營的戰鬥相比,第1533營的戰鬥艱難得多。
為此,李東石命令第1538炮兵營在完成了支援另外幾個戰鬥營的任務之後,集中炮火轟擊印軍第340步兵師的裝甲叢集,為第1533營提供炮火支援。
這場發生在拉姆格爾南面的戰鬥從6點25分持續到8點45分。
隨著最後一批印軍向北潰逃,張志騏下達了停止戰鬥的命令,讓各排就地開始清掃戰場,殲滅殘餘印軍。
張志騏沒有派部隊追擊印軍,因為北面就是拉姆格爾鎮,追上去就是印軍防禦陣地。
此時,張志馱犯了一個錯誤,他命令部隊就地清掃戰場,殲滅殘餘印軍,結果幾乎所有排長都錯誤理解為不收戰俘,在戰場上處決那些來無法逃跑的印軍傷員。這個錯誤在空降部隊中並不罕見,主要是空降部隊孤懸敵後,不但兵力與物資有限,也沒有很好的辦法收容與看管戰俘,所以很少收戰俘。比如在農黑與五老的戰鬥中,空降153旅奪取陣地後,就沒有收一個戰俘。
只是此時非同往日。
裴承毅已經為空降153旅提供了空中支援,並且派陸航的DZ…25C接走空降153旅的傷員,也就能夠接走戰俘。
更重要的是,戰鬥剛剛結束,戰場附近肯定還有不少沒有來得及撤退的印軍。
當第1533營的官兵(搭乘KZ…24C作戰的步兵)開始就地處決受傷戰俘的時候,幾名沒有逃走的印軍官兵親眼目睹了這一幕。更要命的是,唯一的印軍軍官手裡有一部數碼照相機,拍下了極端殘忍的場面。
雖然在戰後的軍事法庭上,李東石親自為張志騏作證,說明當時殘存的印軍並未放棄抵抗,有3名第1533營的步兵在清掃戰場的時候,被得到救治的印軍傷員用暗藏的手榴彈炸傷,商雪韻也發揮了影響力,使張志騏與幾十名第1533營的軍官避免了牢獄之災,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1533營的所有軍官都受到了軍內懲罰,李東石也受到牽連,沒能如願以償的晉升為陸軍少將。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第1533營官兵的殘忍行動也可以理解。
與其他幾個戰鬥營相比,第1533營的戰鬥打得最為慘烈,不但4輛KZ…24C戰損,還有22名官兵陣亡(其中18人在戰損的戰車內陣亡,這也證明作為空降戰車,KZ…24C不能像坦克那樣作戰)、32名官兵傷殘、126名官兵負傷。清掃戰場的時候,確實有不少印軍傷員進行了抵抗。據戰後調查,印軍傷員拼死抵抗的主要原因不是願意拼命,而是雙方語言不通,交流出現問題,錯誤理解了對方的意圖,從而採取錯誤行動。
因為語言不通、交流出現問題,而導致意外傷亡的情況,在整場戰爭中都存在,而且並不罕見。戰局穩定下來之後,裴承毅不得不找項鋌輝幫忙,讓文化科學教育部從各地大學抽調一批精通英語與印地語的年輕教師,跟隨前線部隊執行作戰任務。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第1533營完成突擊任務的時候,另外4個戰鬥營也完成了突擊任務,擊潰了另外4個方向上的印軍。
李東石沒有多耽擱時間,讓各營清掃完戰場後馬上返回防禦陣地。
僅僅2個多小時,6路印軍在到達攻打蘭契的集結地點前被空降153旅全部擊潰。
繼續南下肯定不現實,就算空降153旅的作戰部隊退回了蘭契,受到突然打擊後,印軍士氣極為低落,就算軍官用槍頂著士兵的腦袋,士兵也不願意繼續南下。再說了,大部分軍官也怕死,也不願意冒險南下。
不得已,印軍只能調整部署,將集結地點改在拉姆格爾。
這一部署,幫了李東石的大忙。
拉姆格爾距離空降153旅的防禦陣地大約有35千米,印軍步兵從拉姆格爾出發,需要6個小時才能到達蘭契。6個小時,足夠李東石做很多事情了。
更重要的是,印軍向一個地點集中,李東石就能重點監視印軍集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