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屋爭奪。只要不與印軍爭奪建築物,印軍的防禦戰術就沒有多大效果。
萬幸的是,蘭契不是大都市,地下管道與地下交通系統並不發達。
在3連進攻的時候,張志騏把工兵排調了上去,並且從其他2個連抽調了幾名懂得爆破技術的戰士。
進攻戰術很簡單,首先用單兵雷達掃描建築物,只要發現建築物裡有活動人員,就用空降戰車壓制建築物的各個視窗,或者用單兵武器摧毀建築物臨街方向上的房間,最後動用爆破裝置、或者具有爆破效果的彈藥摧毀建築物。
李東石的目的是消滅蘭契守軍,而不是儲存一座完整的城市。
只要能夠消滅守軍,就算把蘭契變成瓦礫堆,也沒有多大關係。
看到市區內騰起的塵土,聽到傳來的爆破聲,李東石知道張志騏選擇了正確的戰術。
讓2連與4連做好替換3連的準備後,李東石讓警衛員聯絡了旅部,再透過旅部聯絡上了前線指揮部,要求立即為空降153旅安排一次空投行動,為空降153旅提供包括爆破裝置與爆破彈藥在內的作戰物資。李東石沒有忘記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儘快為空降153旅提供用來修建防禦陣地的工程裝置。
不得不承認,因為時間過於倉促,作戰計劃存在不少漏洞。
制訂空降153旅的作戰計劃時,前線指揮部的參謀認為空降153旅佔領蘭契後,就能利用蘭契城區抵抗反擊的印軍,卻沒有考慮到攻打蘭契的艱難性,更沒有想到空降153旅會用摧毀蘭契的方式佔領蘭契。
雖然在城市的廢墟上也能打防禦戰,但是蘭契沒有複雜的地下管網,也就無法為防禦部隊提供有效的支援。面對10萬大軍,空降153旅必須儘快修建好足夠讓4000名官兵藏身的地下防禦工事,也就必須獲得足夠的工程裝置。
萬幸的是,空降部隊從不缺乏用來修建地下防禦工事的工程裝置。
早在半島戰爭的五老阻擊戰中,空降153旅就使用行動式工程裝置,在一個晚上修好防禦陣地,創造了一個讓美軍目瞪口呆的奇蹟。如果不是及時建好防禦陣地,空降153旅也不可能在2個美軍陸戰師面前,堅持數日之久。
既然裴承毅已經做出承諾,前線指揮部對空降153旅的要求自然是有求必應。
14點30分,由48架Y…14C與24架Y…15B組成的運輸機群在蘭契上空投下了3000噸作戰物資,其中有至少500噸高能炸藥與500噸爆破類炸藥。
此時,李東石已經用第1534營換下了第1533營,讓張志騏帶著戰士下去休息了。
隨著第1534營鞏固了市中心的防區,李東石又把第1535營與第1536營派了上去,將蘭契市區分割成了3個部分,除了已經攻佔的北部城區之外,2個戰鬥營分頭掃蕩東南城區與西南城區。
李東石沒有過分干預前線戰鬥,只是要求各部隊不要顧慮太多。
16點30分,第二輪空投開始。
36架Y…16A向空降153旅的陣地投下了400多套行動式工程裝置,以及為行動式工程裝置提供電能的20套電力供應模組。
所謂的“電力供應模組”,並不是依靠聚變反應堆的發電裝置,而是用複合蓄電池拼湊起來的高能蓄電池,適合在條件簡陋,而且沒有安全保障的前線陣地上使用。當然,如果有必要,電力供應模組還能為空降戰車提供電能。
雖然城區內的戰鬥還未結束,但是李東石已經等不了了。
空降153旅只有1個獨立工兵排,而且正在前線協助作戰部隊消滅印軍。李東石只能把撤下來休息的部隊動員起來,讓戰鬥部隊參加修建陣地的工作。
這不是什麼難事,所有空降兵都知道該如何修建陣地。
空降兵忙著構築防禦陣地的時候,外圍的阻擊戰達到了高潮。
古吉拉德調整作戰部署後,蘭契周圍的6個印軍步兵師(只有1個是二線師,另外5個都是剛剛組建的預備師)立即動身殺向蘭契。裴承毅非常及時的調整了空中力量,在李東石派出偵察兵的時候,已經有2個大隊的J…17A戰鬥機轉向飛往蘭契,準備為空降153旅提供空中支援。
整個下午,空軍出動了400多架次戰術戰鬥機,向印軍投擲了2000多噸炸彈。
空軍都如此盡心盡力,與空降兵關係密切的陸航自然不甘落後。從14點到17點的3個小時內,陸航的DW…26B出動600餘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