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大半個博帕爾。只要控制了主要交通線,裴承毅就能丟下博帕爾的殘餘印軍,讓主力部隊經博帕爾西進。
絕對不能讓裴承毅得逞,必須讓增援部隊到達博帕爾。
哪怕只有1個師進入博帕爾,都能讓守軍振奮起來。
問題是,增援部隊面對的是38軍戰鬥力最強大的第381裝甲旅,以及戰鬥力最平衡的第383機械化步兵旅。
雖然38軍不像39軍那樣,每個戰鬥旅都是加強編制,但是作為重灌甲軍,38軍的野外戰鬥能力,特別是大軍團會戰能力遠在戰略反應軍之上,任何一個戰鬥旅都有相當於一個普通戰略反應軍的裝甲力量,能夠在野戰中輕而易舉的幹掉10倍以上的印軍步兵。更要命的是,印軍的增援部隊分批出發,也就只能分批到達。如果讓增援部隊停下來,裴承毅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讓38軍的2個戰鬥旅主動出擊,甚至一口氣將戰線推到幾百千米之外,徹底斷絕印軍增援博帕爾的企圖。如果讓增援部隊繼續前進,無疑是添油戰術,只會被對手各個擊破。哪怕讓前面的增援部隊減慢行軍速度,結果都不會好到哪裡去,因為38軍的2個戰鬥旅都有極為強大的戰術突擊能力,不會因為對手行軍慢,而放慢進攻速度。
接下來該怎麼打?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解決不好,博帕爾的印軍堅持不了多久。
杜奇威很頭痛,因為他發現,厲害的不僅僅是裴承毅,還有中國陸軍。
僅僅1個軍,就讓數十萬印軍束手無策,“頭號陸軍”的名聲不是吹出來的。如果沒有如此強大的陸軍,裴承毅也不敢在只有1個軍的情況下攻打博帕爾。
問題是,怎麼解決問題?
杜奇威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也就沒有急著調整戰術。
此舉表明杜奇威有點心虛,雖然在這次對抗中,杜奇威搶得先機,還連續數次做出了正確決斷,讓裴承毅錯過了好幾個機會,但是杜奇威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