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戰兵力大約40%的裝甲部隊只獲得了7%的戰果。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除了極個別的戰例之外,絕大部分地面戰鬥中,裝甲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去佔領遭到空中打擊與炮火打擊的敵人陣地,殲滅殘餘敵軍,然後等待下一輪火力打擊。
打好戰爭的關鍵已經不是如何利用地面部隊,而是如何利用火力支援。
裴承毅拒絕成立兩線指揮部的理由也是如此,如果分設兩個指揮部,就得分配支援力量,從而無法集中使用支援力量。雖然支援力量足夠強大,就算分成兩部分使用,也能有效支援地面部隊作戰,但是肯定無法像現在這樣,在1個多月之內就掃蕩大半個印度,讓大規模地面戰爭在半年之內結束。
集中使用支援力量也不是沒有壞處。
戰爭初期,最大的壞處就是對前線指揮部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除了參謀按兩班倒的方式工作之外,裴承毅與袁晨皓平均每天的休息時間不超過6小時。
到了戰爭中期,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同時照顧到多個方向上的進攻行動。
正是如此,攻打蘇拉特的時候,用在新德里方向上的支援力量就減少了一大半。
打到19日凌晨,66軍與61軍才將戰線推進到了昌迪加爾南面的格爾納爾,先頭部隊距離新德里還有大約150千米。更槽糕的是,62軍還在拉傑格爾,不但沒有前進一步,還一直遭到印軍攻擊。
把注意力轉向新德里之後,裴承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3個野戰軍遞交戰損報告。
66軍的情況還不錯,戰損不到兩成,保持了八成以上的戰鬥力。對重灌甲軍來說,因為無法一次性投入全部兵力,所以儲存八成戰鬥力與儲存全部戰鬥力沒有多大區別,仍然能夠發起進攻。61軍的情況也還好,主要是與66軍提前會師,把大部分攻堅任務交給了66軍,自己只負責打掩護,不用面對印軍的堅固防線。62軍的情況比較槽糕,3個戰鬥旅中第623機械化步兵旅的損失超過了四成,第622機械化步兵旅的損失超過了三成,第621裝甲突擊旅的損失接近三成,也常是說,62軍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作戰能力。按照杜子歧提交的報告,就算能夠再次發起進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