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我們的企業,而不是為了所謂的外交利益、或者面子問題,讓我們的企業蒙受損失。”
“我知道,等下就去找藺彥博與李成文,儘快安排好相關工作。”
王元慶點子點頭,沒再多說什麼。
見到元首有送客的意思,閻尚隆也沒有多耽擱,立即起身告辭。
閻尚隆離開一陣後,王元慶才給項鋌輝下達了命令,開始打擊印度的核力量。
卷十 龍騰九天 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訊號
9月23日下午,費爾南德斯在海得巴拉正式宣誓就職,成為印度的臨時戰時總理。
海軍參謀長、三軍總參謀長、現役海軍上將費爾南德斯接替魯拉賈帕尼,成為印度臨時總理並沒讓外界感到驚訝。雖然沒人否認魯拉賈帕尼在20年執政生涯中為印度做出的重大貢獻,但是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魯拉賈帕尼沒能率領印度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算不上優秀的戰時總理。
按照西方新聞媒體的評論,印度需要一位鐵血總理。
問題是,費爾南德斯是俾斯麥那樣的“鐵血宰相”嗎?
也許,印度軍人的回答最能說明問題。就在費爾南德斯宣誓就職後大約2小時,古吉拉德上將以新德里守軍司令官的身份向66軍軍長蹇柄彪少將投降,與他一同投降的除了正規軍之外,還有新德里衛戍部隊。
雖然很多西方評論家認為,古吉拉德投降與費爾南德斯就任印度戰時臨時總理沒有直接關係,其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印軍已經失去守衛新德里的能力,二是古吉拉德沒有逃往海得巴拉的機會,三是大規模戰亂將摧毀這座有著上千年曆史的名城,但是誰都不能否認古吉拉德與費爾南德斯的矛盾,因為費爾南德斯是標準的“美派”,而古吉拉德從來都沒有把美國當成印度的守護神。
古吉拉德走出戰略指揮中心,在蹇柄彪的陪同下登上前往沃濟拉巴德的運輸機時,針對印度核武庫的戰略轟炸行動已經開始了。
費爾南德斯上臺,讓共和國別無選擇。
雖然在宣誓就職的儀式上,費爾南德斯並沒有提到核武器,只是宣稱將盡一切努力擊敗入侵印度的中國軍隊,但是這句話,足夠讓共和國領導人下定決心,因為在沒有明確表示不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一切努力”肯定包含了核武器。按照西方軍事家在後來進行的評論,王元慶完全沒有理由為共和國的戰略安全感到擔憂,因為共和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略防禦體系,但是王元慶有一萬個理由放心不下前線五十萬將士,因為印度不但能夠用攜帶核彈頭的戰術彈道導彈打擊共和國的前線作戰部隊,還可以使用包括核地雷在內的簡易核爆炸裝置對付進攻部隊。
只有徹底打掉印度的“核牙齒”,前線作戰部隊才能放心大膽的向海得巴拉推進。
因為戰略打擊由總參謀部直接指揮,前線指揮部只負責派遣掩護力量,即讓戰術航空兵執行牽制性轟炸任務,所以不需要裴承毅指揮轟炸行動,甚至不需要多問。
整個打擊行動只持續了30分鐘,助攻的戰術戰鬥機還沒返航,行動就完成了。
可以說,這輪打擊行動進行得非常漂亮。
主要打擊力量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而使用的最多的就是專門針對核武器、配備了新式燃燒彈頭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與普通的燃燒彈相比,新式燃燒彈頭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在完全密閉的情況下持續燃燒數十秒,用數千攝氏度的高溫徹底燒燬核彈頭,氣化核彈頭內的核原料。根據共和國空軍的測試,在密閉環境下,一枚500千克種的新式燃燒彈頭能夠摧毀大約5萬立方米空間內的所有物質。為了達到徹底摧毀的目的,在第二輪轟炸中,戰略轟炸機主耍使用特種炸彈,對存放核武器的各處地下軍事設施進行了反覆轟炸,讓印軍或者其他人員無法再次利用這些設施。因為轟炸行動得到了美國提供的情報支援,所以共和國國防部在隨後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只簡單介紹了轟炸結果,沒有介紹具體過程,以免讓外界知道這是兩個超級核大國的“聯合行動”。
轟炸結束後大約2個小時,裴承毅收到了總參謀部發來的詳細結果。
可以說,針對核目標的戰略轟炸是所有空中打擊中要求最嚴格的一種,即所有目標都要徹底摧毀,而不是癱瘓。按照共和國空軍的標準,所謂的徹底摧毀,就是讓目標徹底喪失使用與修復能力,癱瘓則是讓目標喪失使用能力。
要求越高,難度越大。
收到總參謀部的訊息後,裴承毅立即安排戰術航空兵對沒有徹底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