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的國家,因為阿根廷得到了共和國的全力支援,為了阻止共和國將觸手伸入拉美地區,我們也得狠狠教訓一下阿根廷,最好能夠借這場戰爭推翻阿根廷政府,或者換上一個更加溫和的總統。”
布蘭迪諾點了點頭,表示就是這個意思。
“問題是,那是一個月前的觀點,而不是現在的觀點。”杜奇威拿起香菸,點上抽了幾口才說道,“這一個月來,戰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幾乎完全變了樣。根據我的瞭解,英國民眾最關心的不是能不能收復福克蘭群島,而是政府有沒有辦法解釋這麼多年來,平均每年超過一千億歐元的軍費開支的具體用處。也就是說,幾乎所有英國人都相信,特遣艦隊不可能像半個多世紀前那樣,手到擒來般的收復福克蘭群島,甚至大部分民眾認為,丟掉福克蘭群島只是遲早的事情。”
“難道英國人不相信標準公司的勘探報告?”
“我們都不相信,民眾會相信嗎?”
布蘭迪諾微微皺了下眉頭,示意杜奇威繼續說下去。
“本世紀初,因為發現了巨量石油儲備而使局勢升溫的時候,英國當局就沒有采取積極行動,更沒有開採石油。事實上,就算島上真的擁有儲量驚人的稀有金屬礦藏,對英國平民來說也沒有多少意義,畢竟英國的國力大不如前,而且英國的政治家在‘親美’還是‘親歐’的問題上明爭暗鬥幾十年,讓選民早就厭倦了這種代表利益集團的政治鬥爭,所以在絕大部分選民看來,島上的資源不但不可能給英國帶來好處,反而會加劇國內政治鬥爭,而反覆更迭的政權只能損害普通人的利益,而無法保證普通人的利益。在此情況下,絕大部分英國人寧可相信島上什麼也沒有,也不願意支付鉅額的戰爭開支,更不希望因此讓自己的親人上戰場。”
“看起來,英國選民的覺悟都很高。”
“這不是覺悟的問題,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的選民都有同樣的想法。”
布蘭迪諾點了點頭,表示明白杜奇威的意思。
雖然按照比較公允的說法,大蕭條在日本戰爭後就結束了,但是在更多的人看來,特別是在普通民眾的眼裡大蕭條是在印度戰爭後結束的。因為由共和國主導的印度戰後重建工作的規模比由美國主導的日本戰後重建工作大得多,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大得多。別的不說,光是為印度提供糧食就讓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了50%,而糧食價格上漲導致日用商品價格上漲,將世界經濟帶入了膨脹階段,為全球創造了數億個工作崗位,使眾多在大蕭條期間失業或者半失業的人獲得了工作。
經濟再次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民眾關心的自然是經濟問題。
正是如此,第二次英阿馬島戰爭的影響遠遠比不上印度戰爭。別的不說,2年前幾乎每個人都在關注印度戰爭,而現在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在關注南大西洋上的衝突。不管各大新聞媒體的報道有多麼頻繁,民眾除了在茶餘飯後看看新聞,討論一下戰事之外,沒有多少人真正關注這場衝突。
作為衝突的間接參與者,美國當局不可能不清楚民眾的態度。
衝突爆發後不久,布蘭迪諾就透過美國國務院,給包括蘭德公司在內的數家諮詢公司安排了工作,讓他們調查民眾的態度,並且對民意走向做出分析判斷。報告早就送到了布蘭迪諾的手上,各大諮詢公司的調查結果出奇的一致,即民眾並不希望有更多的國家捲入這場衝突,甚至連英國的民眾都不希望因為這場衝突,對剛剛有所好轉的經濟造成負面影響,而民眾最想看到的結果就是雙方立即停止軍事行動,透過談判解決問題。
不管布蘭迪諾有什麼樣的想法,都不能違背民意。
杜奇威知道總統的想法,見到布蘭迪諾沒有開口,他沉思了一陣,說道:“第二個問題同樣不存在。事實上,不管能否贏得這場衝突,阿根廷在拉美國家中的地位已經得到極大的鞏固。換句話說,拉美國家更重要的不是阿根廷能否奪回馬島,而是阿根廷在這些年來取得經濟建設成就,甚至可以說,那些正在與中國改善關係的拉美國家,看中的無一不是中國提供的經濟援助,而阿根廷就是中國在拉美地區搞的樣板。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如果阿根廷輸掉了這場衝突,拉美國家會將其看成反抗列強的英雄,不管怎麼說,拉美地區從來不缺乏玻利瓦爾那樣的民族英雄,阿根廷還是聖馬丁的故鄉;如果阿根廷贏得了戰爭,等於用實際行動告訴其他拉美國家,他們有能力反抗列強,等於成了拉美國家中的英雄。顯然,我們不可能教訓阿根廷,也教訓不了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