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非常曖昧,並沒有明確表示支援哪一方,所以美國到底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是個二選一的選擇題,要麼支援英國、要麼放棄英國,沒有第三種可能。
問題就在這裡,即便以裴承毅的才華,也猜不出美國當局會何去何從。
不清楚對手的選擇,就無法做出準確的部署。
更讓裴承毅萬分惱火的是,對手不是皇家海軍那些沒有上過戰場的將軍,而是明著暗著與他交手數次的杜奇威。就算裴承毅有把握再次擊敗杜奇威,他也不敢掉以輕心,特別是在杜奇威一再釋放煙幕彈,掩蓋行動意圖的時候,更得小心謹慎。別說裴承毅,就連華劍鋒都感受到了壓力。用華劍鋒的話來說:確定對手將在22日到25日之間發起決戰後,裴承毅遇到了最嚴峻的考驗;即便按照最理想的情況估計,對手都會在第一時間使出全部力量,不給裴承毅任何反擊的機會;也就是說,如果不能準確判斷對手的行動,不管誰來指揮這場戰鬥,戰敗的可能性都超過百分之五十。
毫無疑問,華劍鋒太看得起裴承毅了。
按照裴承毅自己的估計,杜奇威肯定有備而來,如果不能做出準確判斷,並且用最恰當的方式部署軍事力量,戰敗的可能性為百分之百。
正是如此,在部署軍事行動的時候,裴承毅留了一手。
對他來說,不幸中的萬幸是,因為皇宗海軍的“復仇”號航母戰鬥群最快只能在22日到達戰區,所以還有幾天的緩衝時間。
當天晚上,裴承毅聯絡了劉曉賓,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情報。
劉曉賓的答覆讓他很失望,軍情局仍然在竭力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