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聞媒體故意造勢的嫌疑,但是非常貼切的反映出了以色列的處境,即已經甦醒、正在崛起的阿拉伯國家不會讓猶太人獨霸中東地區。
如此一來,美國沒有選擇,只能犧牲土耳其,為以色列創造一線生機。
最後就是土耳其會不會因此與美國反目。
美國一再拿土耳其的國家利益“開玩笑”、土耳其卻沒有與美國翻臉,最多在美國有需要的時候耍耍小孩子脾氣,與土耳其的處境有很大關係。
歷史上,土耳其曾經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作為羅馬帝國的終結者,歷史上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面積接近兩千萬平方千米,幅員上萬裡,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帝國之一。即便到了近代,土耳其仍然是很強大的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就是軸心國的重要成員國。與輝煌歷史相對應的,則是慘淡的現實狀況。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土耳其迅速衰落,不但被以英法為首的西方列強肢解,還遭到俄羅斯蠶食。到凱末爾領導的資產階級民族革命爆發時,土耳其已經淪落為一個盤踞在小亞細亞的小國,與昔日的輝煌已無任何關係了。
相對而言,地理位置對土耳其的影響更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土耳其迅速投靠美國,加入北約集團,成為該集團中唯一具有東方性質的國家。可以說,土耳其沒有別的選擇。在其加入北約集團的時候,除了南面仍然受到英法殖民統治的阿拉伯國家之外,其他幾個方向上都被蘇聯包圍,如果不趕緊找到一個可以與蘇聯抗衡的靠山,土耳其也將變成紅色國家。以兩國的歷史關係,就算不考慮意識形態的影響,土耳其也不會倒向蘇聯。隨後在第三世界爆發的獨立浪潮,使土耳其的處境更加艱險。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之後,除了西南的希臘之外,土耳其周邊地區就沒有一個“友好國家”。事實上,希臘也算不上友好國家,因為兩國一直存在領海爭端,而且在塞普勒斯問題上的矛盾非常嚴重。
總而言之,土耳其沒有選擇,只能投靠美國。
即便到了21世紀40年代,當共和國以堅定的步伐邁向中東地區的時候,土耳其更沒有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講,奧斯曼土耳其一切成就都是拜東方的唐帝國所賜,因為這個曾經打得歐洲國家落花流水的大帝國,就是由被唐帝國打得丟盔棄甲、逃到小亞細亞的突厥人建立的,在突厥語中,土耳其就是突厥國家的意思。就算不考慮歷史問題與民族感情,王耳其當局也得考慮現實問題,即共和國入主中東地區之後,會不會把土耳其當成跳板,把觸手伸入歐洲大陸。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土耳其就得有所防備,在大火燒到自家庭院之前,建好一道擋火的院牆。也就是說,土耳其必須盡力阻止共和國入主中東地區。
顯然,這就是土耳其與美國志同道合的原因。
問題是,就算美國拋棄了土耳其,土耳其也沒有別的選擇。
設想一下,如果美國拋棄了土耳其,那就意味著美國已經無力阻擋共和國在中東地區的擴張勢頭,也就是土耳其南面與東面的大部分國家都投入了共和國的懷抱,面臨著被共和國弧形包抄的威脅。在此情況下,土耳其仍然得緊緊追隨美國,竭盡全力幫助美國,也就是幫助以色列。對土耳其當局來說,只要以色列還在,共和國就得把重點放在地中海東海岸那塊面積不到3萬平方千米的狹長土地上,暫時不會北上,也就不會對土耳其的國家利益構成嚴重威脅。
土耳其當局能夠想明白這個問題,美國當局自然不會犯迷糊。
用裴承毅的話來說,這就是最關鍵的一點。
只要美國當局相信,不管怎麼做,只要美國死保以色列,土耳其就會跟隨,就會在必要的時候透過犧牲土耳其的利益來確保以色列安危。
更重要的是,美國很有可能據此採取積極主動的戰略。
也就是說,美國會主動引爆庫爾德人問題。
雖然這麼做會讓美國當局惹上很多麻煩,甚至使其外交政策受到影響,但是能夠帶來一個任何美國的政治家都不能拒絕的好處,那就是在共和國立足未穩、準備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打亂共和國的中東戰略。
只要搶得先機,美國在中東地區獲勝的機會將超過八成。
要知道,在戰略博弈中,八成的把握就意味著十拿九穩,甚至是十拿十穩。
考慮到美國國內的政治局勢,剛剛住進白宮的共和黨總統蘭德斯肯定會怦然心動。要知道,這位喊著“重振美國國際威望”口號的總統進入白宮後就生活在前任、也就是民主黨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