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與民主覺輪流執政,實際上是最大的陰謀。
也許,絕大部分美國人多是陰謀論者,與這也不無關係吧。
不管怎麼說,2位民主覺總統已經連續執政16年,困擾美國的大蕭條也結束了,新的國際局勢需要一位更加強有力的總統。雖然歷史上,民主黨也出過很多強勢總統,比如領導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威爾遜、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羅斯福、殺入越南的肯尼迪,但是在絕大部分美國選民看來,共和黨總統才是最佳人選。更重要的是,佔選民近70%的美國中產階級大都沒有固定的政治立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強,最擔心受到獨裁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就是因為美國人擔心出現獨裁者,所以才推動國會透過了總統只能連續執政兩屆的法案),所以非常樂意換換口味,讓共和黨上臺表演幾年。
當然,看透這一點的不僅僅有布蘭迪諾,還有幾乎所有政治家。
結果,在2040年的黨內選舉開始前,幾個最有潛力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都早早打起了退堂鼓,紛紛以各種理由宣佈退出競選,搞到最後,民主覺不得不推出一位已經77歲,在黨內很有威望,註定這輩子不可能當上總統的候選人(這與共和黨在2008年的大選中的做法完全一樣)。
大選的結果可想而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蘭德斯輕而易舉的勝出。
事實上,在共和黨進行當年選舉的時候就有人預測,那才是真正的大選,因為不管共和黨推舉誰,只要不是智障,哪怕就是殘疾人,也能當上總統。
作為精明的政治家,杜奇威早就給自己安排好了退路。
當時,布蘭迪諾曾邀請他一同前往戴維斯公司(一家在2020年成立,短短20年內就發展成為華爾街第一,資產上萬億的投資管理公司)。杜奇威沒有接受邀請,不是他不明白布蘭迪諾的好意,只要在美國政壇混出點名堂的人都知道,戴維斯公司就是一家專門替政客打點資產的投資公司,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利益集團代表,進入戴維斯公司,等於在美國政界找到了永久性的立足點。事實上,杜奇威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他的政治生涯還沒有到宣告結束的時候。
不得不承認,“軍人氣質”讓杜奇威在美國政壇中顯得與眾不同。
目睹民主黨輸掉大選之後,杜奇威接受了一份年薪50萬美元的新聞評論工作。雖然收入非常微薄(經過大蕭條時期的惡性通貨膨脹,2040年,美國人均收入為27萬美元,社會平均薪酬在每年40萬美元以上,以杜奇威的資歷,年薪50萬美元確實偏低),但是杜奇威看的不是錢,而是由此帶來的政治好處。作為新聞評論員,杜奇威可以不受限制的發表政治言論,藉此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
只不過,杜奇威沒能在這個位置上坐多久。
白宮易主後不久,他就接到了總統秘書的電話,並且與那個不到30歲的漂亮女人吃了幾頓飯,談了一些人生感受。當然,結果沒有好到哪裡去。雖然杜奇威那傳奇般的經歷能讓每一個女人傾倒,甚至能讓一些有輕微妄想症的女人更快達到高潮,但是在政治問題上,雙方沒什麼好談的。事實上,杜奇威也不可能因為一個年輕漂亮的總統秘書而動搖,至少不能因此而改變政治立場。
直到數日前,也就是杜奇威得知裴承毅即將出任共和國國家元首特別助理前不久,局面才發生改觀。
當時,首先找杜奇威談的不是蘭德斯,也不是那個當情人比當秘書更加出色的年輕女人,而是杜奇威的老上司,在戴維斯公司混得風升水起的布蘭迪諾。僅僅一頓早飯的時間,布蘭迪諾就說服了杜奇威。也直到這個時候,杜奇威才知道,美國政壇遠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簡單。或者說,比他想像的還要複雜得多。
戴維斯公司很有背景,布蘭迪諾也沒有離開美國政界。
雖然上臺執政的是共和黨,但是真正掌握美國的絕對不是住在白宮的總統。用布蘭迪諾的話來說,不管住在白宮的人是誰,有什麼政治立場,都得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也就是那些代表美國的利益集團的利益,兩黨輪流坐莊,無非是保持政治的“新鮮感”。這就好比吃早飯一樣,今天吃麵包,明天也許就是麥片粥,如果天天吃麵包或者麥片粥,食慾再好的人也會倒胃口。
當然,解決問題的不是布蘭迪諾的比喻,而是他的承諾。
按照布蘭迪諾的保證,只要杜奇威能夠做出貢獻,就會受到重視,並且在不久的將來得到重用。到時候,杜奇威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政黨,而不需要擺明立場。布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