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百年積怨 第82章 借題發揮
與嚴峻的國際形勢相比,共和國的國內情況給了王元慶很大的安慰。
24日傍晚,暫時總領國務院工作的葉致勝在吃晚飯的時候向王元慶遞交了“國家戰爭動員初步總結報告”。
因為戰爭傷亡還不大,或者說還沒有顯現出來,所以戰爭動員主要集中在以軍事工業為主的經濟領域、以及以鐵路為主的交通領域。
接到國家的戰爭動員令之後,國內3大軍工集團立即著手提高產量。除了將工人的正常工作時間由平時的8小時延長到12小時之外,3大軍工集團還透過反聘退休職工、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線效率、完善原料配給制度等等方式想方設法的提高產能。沈飛、成飛、西飛、上飛等飛機制造公司已經在24日完成生產調整,最快能在月底達到流水線最大設計產能;其他軍工廠商也在積極行動,最遲的能在12月初完成生產調整。
提高產能的最問題不是原材料與配套工業,而是技術工人。
以戰鬥機生產線為例,和平時期,任何一條戰鬥機生產線的生產能力都在最大戰時產能的十分之一左右,某些高價值先進戰鬥機生產線的產能甚至只有二十分之一,比如1條J…14系列戰鬥機生產線的平時年產量不到100架、而最大戰時產能肯定超過2000架。軍工生產必須留有足夠的冗餘量以便在戰爭時期迅速提高產能。這一制度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往往出問題。
和平時期,軍隊在採購武器裝備的時候,肯定會最大限度的壓低採購價格。
各大軍工廠為了拿到軍隊的訂單,必須降低生產成本。即便某些以出口為主的武器裝備,也需要控制成本,首先獲得本國軍隊的訂單,才有可能進入國際市場,得到其他國家的訂單。當初,成飛的FC…1型戰鬥機雖然效能並不差,價格也極為便宜,但是出口量卻少得可憐,僅以合作生產等方式在巴基斯坦等幾個窮國銷售了不到300架。原因無二,正是因為共和國空軍沒有大批次採購FC…1,讓很多國家對這種廉價戰鬥機沒有多少信心。比如阿根廷在共和國大筆採購軍火的時候,成飛曾經竭力推薦FC…1,阿根廷在綜合權衡各種因素之後,還是選擇了更加昂貴、但是共和國空軍大批次裝備的J…10系列戰鬥機,只是象徵性的購買了一批FC…1。
這些情況決定了軍工業的經營方式,為了降低成本,必須裁減人員。
和平時期,大部分軍工企業只會保留足以維持生產線運轉地技術工人。雖然共和國在半島戰爭後出臺相關法律。明確要求各大軍工企業必須在和平時期保留一定冗餘地技術工人。以便在戰時迅速提高生產能力。但是在軍工企業地集體反對下。這部法律最終僅要求軍工企業保留15%地人員冗餘量。
戰時多出15%地技工人對提高產能地意義並不大。沒有熟練地技術工人。再先進地生產線也無法正常運轉。特別是在某些先進裝備製造領域。技術工人地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先進製造裝置。仍然以J…14系列戰鬥機為例。雖然沈飛對生產線進行了改進。大量採用工業機器人與自動生產技術。但是包括噴塗隱身塗料、安裝電子電路、除錯電子裝置等數十道重要工序仍然只有技術工人能夠完成、或者需要技術工人進行檢驗與校驗。
從頭培養一名技術工人。哪怕是直接招聘工科大學生。也至少需要半年。半年後。恐怕戰爭已經結束了。或者戰爭最激烈地階段已經過去了。
“各大廠商都在想辦法在主要透過‘以老帶新’地方式培養技術工人。”葉致勝跟著王元慶幹了10年。處理行政事務地能力不比宗應仁差。“簡單地說。就是由反聘地退休工人帶剛剛畢業地大學生。向其傳授生產經驗。將培訓時間由六個月縮短到三個月。只是各大廠商仍然有很大地疑慮。”
“什麼疑慮?”王元慶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顯得非常重視。
“下午的時候與三大集團、十幾家廠商的負責人通了電話。”葉致勝拿起放在桌上的香菸,說道,“所有負責人都問了同樣的問題,即戰爭會持續多久。”
“什麼意思?”王元慶皺起了眉頭。
“各大廠商全力招聘技術工人,如果戰爭很快就結束,戰後如何安排?”葉致勝看了王元慶一眼,說道,“戰後,國家肯定會對經濟結構做出調整,降低軍工產能,大力發展民生經濟,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消除戰爭對國民生活生產造成的負面影響。產能降下去,那麼多的工人將無用武之地,企業是辭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