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戰後,美國、共和國、俄羅斯、歐盟最先在此問題上展開磋商,希望能夠達成一份對所有國家都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只是在實力不對等、國家利益不一致的情況下,很難在國際範圍內達成類似條約。

除了這3個顯而易見的特點之外,“中日戰爭”還有很多值得重視的地方。

共和國空軍對日本的全面戰略轟炸就非常值得關注。“戰略轟炸”不是什麼新玩意,杜黑提出“制空論”之後,“戰略轟炸”受到各主要空中強國的重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略轟炸”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冷戰期間的幾場地區與區域性戰爭中,“戰略轟炸”仍然是擊敗敵人的主要手段,只是受國際環境的影響,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將打擊物件變成了敵人的軍事基礎設施,儘量避免造成嚴重的平民傷亡。

“中日戰爭”中,共和國空軍對日戰略轟炸不再侷限於軍事目標。

按照共和國公佈的相關資料,除了居民區與商業區之外,其他所有國家基礎設施都是戰略轟炸的打擊物件。更重要的是,技術進步大大提高了戰略轟炸的打擊效率,網路化指揮體系改變了戰略轟炸的基本方式。以往,戰略轟炸往往需要由航程與載彈量都非常巨大的轟炸機,而共和國空軍的主力不是轟炸機,而是戰術戰鬥機。

總體來說,“中日戰爭”是一場“不對稱戰爭”。作為主動進攻的一方,共和國擁有遠超過日本的軍事實力,掌握主動權之後,僅僅用10多天就打垮了日本的國家防衛力量,使日本喪失了繼續作戰的能力。與以往的任何一場大規模地區戰爭相比,“資訊化作戰能力”、“空中力量”、“戰略打擊能力”、“制海能力”得到了更加徹底的體現,“地面作戰能力”更加邊緣化。雖然共和國在攻佔琉球群島的作戰行動中表現出色,但是地面戰鬥取勝的關鍵是制空權與制海權。

用杜奇威的話,“中日戰爭”徹底展現出了“系統作戰能力”的重要性。

隨著技術類兵器全面普及,擁有“系統優勢”的一方能夠輕而易舉的擊敗對手。處於劣勢的一方即便擁有幾種先進武器,在沒有形成“系統作戰能力”的情況下,仍然無法扭轉局勢,只能被動挨打。

這一變化,只能導致“強國愈強、弱國愈弱”的結果。只有國力強大的大國,才能建立完善的軍事系統,弱國很難在強國面前獲得優勢。

這是“中日戰爭”對世界局勢產生的最顯著的影響。

當越來越多的弱小國家發現自己在強大的敵人面前不堪一擊的時候,只能被迫選擇與某個強國結盟,依靠強國幫助對付強大的敵國。隨著越來越多的弱國選擇與強國結盟,現有的世界格局必然被打破,基於地緣政治的軍事政治聯盟成為影響世界潮流的主要因素,大國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力得到顯著提高。

毫無疑問,聯合國這類國際性機構對世界局勢的影響將逐漸淡化。雖然在貿易的推動下,世界將變得更加緊密,但是在大國意志的作用下,世界必然分裂。

隨著“中日戰爭”走向停戰談判階段,其對全球局勢的影響力逐漸表現了出來。

閻尚隆宣佈接受日本的停戰談判請求,答應在法國的主持下與日本接觸之後,戰爭並沒立即停止。按照共和國政府的宣告,因為停戰談判牽涉很多關係國家根本利益的問題,所以共和國需要充足的準備時間。

11月7日,共和國與日本先後宣佈了談判代表團主要成員名單。

次日,雙方談判代表團先後到達法國巴黎,在法國政府的主持下進行了第一次非正式接觸。日本首先提出“先停戰再談判”,共和國則堅持“邊停戰邊談判”。

11月9日,在法國政府的幹旋下,共和國接受了日本的提議,宣佈臨時停火24小時。

此時,共和國軍隊已經攻佔整個琉球群島,“停火”僅僅只是停止對日戰略轟炸,並未停止對日戰略封鎖。

談判會有結果嗎?

世界各國都拭目以待。

卷八 百年積怨 第115章 花小錢辦大事

11月10日,中日停戰談判準備階段第一輪磋商在巴黎進行。

與戰爭結束後的和平談判不同,停戰談判在戰爭期間進行,參加談判的不僅有雙方的外交人員,還有雙方的軍事人員。共和國首席談判代表為外交部長閻尚隆、首席軍事代表為總陸軍參謀長蘇勁輝上將,日本首席談判代表為外務大臣北山志川、首席軍事代表為軍部副總長高島凡一上將。

準備階段的主要工作為確定談判的主要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