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電子站專家的任務只有一個,即配合援阿飛行員行動,將J…14S的效能,準確的說是無源探測系統的效能發揮到極致。
毫無疑問,關鍵裝備就是裝在J…14S戰鬥機上的無源探測系統。
雖然共和國提供給阿根廷的BRA…33FA是根據J…14系列戰鬥機設計的,但是阿根廷的基礎條件有限,所以到4月29日夜間,只有12架戰鬥機完成了改裝,另外18架J…14S的改裝工作仍然在緊張進行。按照工程師的估計,最快也只能趕在特遣艦隊到達前完成改裝工作。事實上,導致改裝進度過慢的主要原因不是基礎條件,而是J…14自身的缺陷,把責任推到基礎條件上,只是工程師為了避免承擔責任。作為第四代戰鬥機,雖然J…14的效能不比F…22差,而且經過多次改進之後,效能大幅度技升,比如阿根廷空軍的J…14EA就被歸為四代半,但是作為一種在20世紀末立項、21世紀初設計、21世紀第二個十年正式列裝的重型戰鬥機,J…14並沒採用太多超前的技術與設計理念,造成其基礎並不牢固。別的不說,在給阿根廷改進J…14的時候,就沒能按照阿根廷的要求,安裝保型探測系統與保型電源,最終不得不放棄了安裝主動防禦系統的改裝計劃,使J…14EA無論如何也無法達到第五代戰鬥機的標準,更不可能與J…16A平起平坐。用西方新聞媒體的評價來說,阿根廷動用數百億經費得到的僅僅是幾十架最多還能服役10年的老式戰鬥機。改裝J…14S的時候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即基礎結構太落後,無源探測系統不但安裝起來麻煩,裝配好之後,還得對各部分進行測試,從而極大限度的降低了改裝效率。
不管怎麼說,已經有12架J…14S能夠起飛作戰了。
當然,J…14S的主要身份不是戰鬥機。也許在很多人看來,從J…14EA改進而來,配備了無源探測系統的J…14S不會比F…42A差,畢竟J…14EA的很多“硬效能”都與F…42A相當,差的就是探測手段,只要解決了探測上的問題,J…14S將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戰鬥機。毋庸置疑,這種觀點並沒錯,錯的是,戰爭絕不是拿自己最好的武器去與敵人最好的武器決一雌雄,而是要用對自己最有利的辦法去打擊敵人。
顯然,J…14S最擅長的肯定不是與F…42A進行空戰。
也許阿根廷空軍不清楚該如何使用J…14S,軍情局的那些專家就沒有理由不清楚。
按照“專家”提供的“建議”,J…14S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其他戰鬥機。也就是說,J…14S將客串預警機的角色。
這絕對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別忘了,J…14S不但擁有BRA…33FA無源探測系統,還擁有發展到第三代的主動電磁干擾系統。只要能將這兩種系統有效的結合在一起,J…14S就是一種極為強大的戰鬥機。事實上,共和國空軍沒有急於在J…16A上來用無源探測系統,就是要為整合兩套系統留出足夠多的時間,並且在此期間總結新的戰術。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這兩套系統整合成功,空戰戰術將徹底改變。
別的不說,在20世紀60年代的越南戰爭中登場,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開始大行其道的“視距外空戰”將宣告終結,空戰的基本模式很有可能“倒退”數十年,回到用格鬥導彈與航炮決定身份的格鬥時代。
顯然,這不是空穴來風。
J…16系列戰鬥機不但沒有因為更加強大的隱身與探測能力而降低機動性,反而比J…14更加重視機動性,在進行改進的時候,更是把提高機動效能放到了首位。美國空軍的F…42系列戰鬥機也是如此,機動能力遠超F…22,而且在確定改進指標的時候,直接把J…16C作為主要對手,要求機動能力絕對不能低於J…16C。更重要的是,共和國與美國空軍除了大力提高戰鬥機的機動效能之外,還想方設法的提高飛行員的抗負荷能力,比如研製更加先進的抗荷服,開發提高人體承受能力的藥物,美國空軍甚至在數年前資助了一項透過改進基因提高人體承受能力的非法試驗。
當然,這些都扯遠了。
回到現實中來,12架J…14S的主要任務就是以“領頭羊”的身份,率領阿根廷空軍的其他戰鬥機奪取制空權。主動電磁干擾系統早已普及,只是沒有無源探測系統的戰機在使用了主動電磁干擾系統之後,只能依靠預警機提供的目標資訊行動。因為像F…42A,甚至部分第四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