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發射魚雷。從此之後,各國潛艇均採用了相似的設計方式。“水下綜合發射系統”能夠迅速推廣與普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發射導彈時產生的噪音小得多。
因為“水下綜合發射系統”就是單獨建造的“彈藥模組”,部署方式更加靈活,各國工程師設計潛艇的時候,幾乎都將該模組放在了指揮台圍殼後面,所以發射導彈的時候,不需要擔心與指揮台圍殼碰撞,可以選擇較低的出管速度,從而選擇“水壓式”、“機械動力式”等更加安靜的發射方式。
問題是,降低噪音不等於消除噪音。
實測證明,發射導彈的時候,仍然是潛艇最不安靜的時候。
事實上,正是因為發射導彈時會產生很大的噪音,所以沒有哪個艇長願意在戰鬥中首先使用導彈,即便是在相對安全的海域,艇長也會首先設法縮短距離使用魚雷,只有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才會使用導彈。
美國與英國的潛艇沒有選擇嗎?
肖靖波必須考慮這個問題,而且必須考慮清楚。
潛艇司令部在發來的情報中明確提到,皇家海軍的潛艇已經在數日前攔截了阿根廷派出的第一支船隊,用魚雷擊沉了3艘護航戰艦、2艘電動潛艇與5艘快速商船,在隨後的戰鬥中,4艘英國海軍的攻擊潛艇與2艘共和國海軍的電動潛艇相繼戰沉,只有1艘3300C倖免於難。
收到這條訊息後,肖靖波就在反覆考慮。
從該訊息中可以看出,皇家海軍的潛艇比阿根廷海軍的厲害,有能力伏擊前往馬島的運輸船隊,對付護航艦艇。毫無疑問,美國海軍的潛艇也有這個能力,完全可以縮短距離用魚雷幹掉對手。美國與英國的潛艇沒有選擇縮短距離,而是隔著幾百千米使用導彈,不是害怕那兩艘護航戰艦,而是隨時可能出現的共和國潛艇。問題是,使用導彈發出的噪音在上百千米外就能聽見,從而暴露美英潛艇的位置。共和國海軍的潛艇肯定不會跟隨阿根廷船隊南下,而會在船隊前方航行。也就是說,美英潛艇選擇在距離200多千米的時候出手,並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
顯然,這違背了潛艇的首要作戰原則。
受潛艇與潛艇戰特殊性的限制,即潛艇在遭到攻擊後極易戰沉、且戰沉之後艇員的生還率幾乎為零。任何潛艇艇長在指揮作戰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自身的安全,而不是與敵人搏命。
美國與英國潛艇的行為只能讓肖靖波相信,附近肯定有幾艘沒有參加攻擊的潛艇。
伏擊海域的對方選擇的,因此美國與英國的潛艇有足夠的時間提前到達戰場,並旦找到最理想的伏擊地點,然後關閉反應堆,在僅用電池供電的情況下,坐等共和國的潛艇自投羅網。
肖靖波幾乎敢肯定,只要“蝠鱝”號在此時出手,沒等魚雷擊中那些充當誘餌的美英潛艇,就會被敵人的魚雷擊中。毫無疑問,要想幹掉“蝠鱝“號,美英海軍需要付出極為高昂的代價,至少得用4艘攻擊潛艇交換。問題是,“蝠鱝”號是獨一無二的潛艇,而且美英海軍不僅想幹掉“蝠鱝”號,還想抓住共和國介入馬島衝突的證據。換句話說,“蝠鱝”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共和國只能吃悶虧,看著阿根廷倒在美英面前。
從潛艇司令部發來的作錢命令也能看出,“蝠鱝”號絕對不能有閃失。
考慮到這個問題,肖靖波長吸了口氣,抬頭朝幾名軍官掃了一眼。
“老肖,現在正是時候……”
“再等等,我們不是來打秋風的。”肖靖波坐了下來,閉上了眼睛。
開口的副艇長韓安邦少校猶豫了一下,暗自嘆了口氣,朝另外幾名軍官搖了搖頭。
雖然“蝠鱝”號上的官兵多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每個人都有實戰經驗,平均每人獲得過兩枚以上的戰鬥勳章,但是在張雪峰離開一線部隊之後,肖靖波是公認的頭號艇長,在他的面前,那些經驗豐富的潛艇兵就算不了什麼了。再說了,潛艇部隊是“一言堂”,艇長說什麼,下面的官兵就的做什麼,絕對沒有道理可講。
躁動迅速過去,外面很快就安靜了下來。
美國海軍的“亞特蘭大”級攻擊潛艇在正常情況下,一般在垂直髮射系統內配備12枚對地巡航導彈與12枚反艦導彈,並且在彈藥艙內裝載4枚反艦導彈,也就是說,在一次攻擊中,“亞特蘭大”級最多能夠發射16枚反艦導彈;因為潛艇在出海的時候會按照最大標準攜帶彈藥,而艇長很少選擇在魚雷發射管內裝載反艦導彈,即便在制海作戰中,艇長也會在魚雷發射管內保留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