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行列。
既然是誘敵深入,就得做得像樣點。
撤退的2個機步連跑的並不快,並且在撤退的時候,時不時發起一場反擊,看上去像是東面的第二道防線還沒有部署好,需要阻擊印軍先頭部隊一樣。
雖然這種小規模反擊打得印軍心驚膽戰,因為機步連裝備的DB…30A步兵戰車能夠對付印軍的M4A2主戰坦克,更別說步兵戰車了。但是機步連的反擊也激起了印軍的鬥志,特別是在機步連邊打邊退,使印軍無所適從,更讓印軍橫下心來,加快突擊速度,妄圖追上前面的敵人。
這種戰鬥一直持續到8點30分。
隨著到達第二道防線,2個機步連才停止撤退,就地防禦。
此時,印軍第54裝甲師的先頭部隊已經向東前進了大約20千米,而緊隨其後的第44步兵師的先頭部隊也挺進了15千米。
發現到達77軍的第二道防線之後,第54裝甲師的先頭部隊停了下來。
在沒有炮火準備、也沒有步兵支援的情況下,裝甲部隊攻打由步兵守衛的陣地,等於自投死路。
按理說,凌雲霄應該在這個時候讓第773裝甲突擊旅收緊口袋了。
問題是,跟在先頭部隊後面的印軍主力部隊還沒有完全渡過伊拉姆河東面的第二條支流,也就沒有進入包圍圈,即便凌雲霄見好就收,也應該把印軍的2個主力師、也就是第54裝甲師與第44步兵師放進口袋。
在凌雲霄的直接命令下,第773裝甲突擊旅沒有立即發起反擊。
為了減輕第二道防線上的壓力,凌雲霄讓第775炮兵旅轉移方向,壓制到達第二道防線前沿的印軍先頭部隊。此時南面的戰鬥已經結束,第775炮兵旅也休息了好一陣,就算炮彈比較吃緊,也得有所作為。實際上,凌雲霄沒有選擇的餘地,因為第773裝甲突擊旅把所有戰鬥力量都放在了前兩道防線上,第三道防線上只有幾百名非戰鬥人員,如果讓印軍突破了第二道防線,凌雲霄就得率領第772裝甲突擊旅去救火,從而打亂戰術計劃,為後面的作戰行動製造麻煩。
不得不承認,在彈藥吃緊的情況下,凌雲霄很吝嗇。
炮火支援從8點40分開始,到9點20分,也就是第54裝甲師與第44步兵師的主力部隊全部越過第一道防線,進入包圍圈的時候,第775炮兵旅與第773裝甲突擊旅的炮兵營向前線投擲的炮彈不到3000發,沒能對印軍先頭部隊形成覆蓋式打擊。當然,間斷炮擊也不是完全沒有用,至少讓第54裝甲師與第44步兵師沒能在此期間組織起有效進攻,也就沒有對僅有2個機步連守衛的第二道防線構成多大威脅。
隨著主力部隊到達,印軍有了攻打第二條防線的底氣。
9點30分,集結完畢的印軍開始進攻。
此時,凌雲霄面臨一個艱難的決策。
在第54裝甲師與第44步兵師的主力部隊順利渡河之後,跟在後面的第311步兵師與第314步兵師開始渡河,而第54裝甲師與第44步兵師的後勤部隊仍然留在西面。如果此時收緊口袋,最多隻能殲滅2個主力師的主力部隊。如果再等一等,就能一口氣吃掉西部軍團的4個師。問題是,第二道防線上只有2個機步連,就算第二道防線後面是伊拉姆河西面的第一條支流,可以在印軍再次渡河的時候發起進攻,可是2個機步連必然完蛋。
殲滅更多的敵人,還是儲存更多的實力?
也許很多人認為,以凌雲霄的性格,肯定會選擇前者。
實際上,凌雲霄選擇了後者。作為得到全軍官兵擁戴的軍長,如果凌雲霄做不到珍惜每一個部下的生命,還能得到官兵的支援嗎?
9點35分,接到77軍的呼叫後,早已在戰場東北方向上待命的4架J…17A戰鬥機對印軍進行了第一輪轟炸,炸的不是正在攻打第二道防線的印軍先頭部隊,而是印軍架設在伊拉姆河西面第二條支流上的2座浮橋,以及正在架設第三座浮橋的印軍工程兵。
轟炸非常精準,4架戰鬥機投下的24枚小直徑炸彈全部命中目標。
硝煙散去的時候,河面上只剩下了浮橋的殘破碎片。
切斷了印軍的退路,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得多了。
9點45分,當印軍發現退路被斷,正慌不擇路的向北突擊的時候,凌雲霄呼叫了第二次空中支援。
沒辦法,彈藥緊張,只能讓戰術航空兵多出點力。
由2個大隊的48架J…1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