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和國軍隊的前進步伐。如果杜奇威稍微悲觀一點,他甚至得考慮,土軍會不會在共和國軍隊的猛攻下土崩瓦解。

杜奇威必須留一手。

按照裴承毅的判斷,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杜奇威必須儘量準確的預測出戰爭爆發的時間,並且讓土軍及時做好戰鬥準備,從而以最佳狀態面對挑戰。因為土軍的反應速度明顯比美軍慢,所以杜奇威必須提前向土軍下達戰鬥命令。

也就是說,土軍的舉動將宣告杜奇威的戰術部署。

與杜奇威不同的是,裴承毅不用為虛假情報擔憂,主動權在裴承毅的手裡,在美軍主力部隊到達之前,杜奇威沒有理由傻到用土軍的行動去麻痺裴承毅。

要想掌握土軍的動靜就簡單得多了。

到28日深夜,軍情局已經調整了大約20顆偵察衛星的執行軌道,保證每30分鐘就能收到一次確切情報。為了及時處理完海量的偵察情報,軍情局不但啟動了所有備用的計算機系統,還動用了數萬名情報分析員,確保每名分析員每次只分析1張照片,從而在5分鐘內完成分析工作。算上把情報發給聯合司令部所需的時間,情報的時間偏差也不會超過40分鐘,基本算得上是實時情報。

毋庸置疑,這種強大的情報收集與處理能力,絕對是CIA與NSA望塵莫及的。

正是如此,29日凌晨2點40分,裴承毅就收到了由軍情局發來的第一份關於土軍進行戰爭動員的情報。因為情報的“重新整理率“達到了每小時2次,所以裴承毅沒有急著下達作戰命令,而是決定再等一等。3點10分,第二份與土軍有關的情報送到,土軍的動員範圍正在擴大,而且明顯是在為戰鬥做準備。更重要的是,主管情報分析工作的周翔在報告中明確提到,土軍將在3點30分左右做好戰爭準備。

這次,裴承毅沒再猶豫了,立即聯絡了在張孝瓏,隨後讓東方聞按照計劃下達命令。

作為軍情局派到聯合司令部的聯絡官,張孝瓏同步收到了發給裴承毅的情報(事實上是由他轉發給裴承毅的),所以在裴承毅做判斷的時候,他也會做出判斷,並且在裴承毅下達命令之前就聯絡了已經進入伊朗的特別部隊,也就是由勞譽德率領的那支攜帶著秘密裝置的特別部隊。

此時,這支部隊已經到達了位於伊朗東部,盧特荒漠裡的尚達克,並且在一群軍情局派來的技術人員的幫助下架設好了笨重的干擾裝置。

準確的說,這是一種“非致殘效能量武器”。

早在20年代,共和國與美國就在能量武器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雖然受到能源供應系統的限制,直到30年代初,能量武器才具備實用價值,用在了各種戰術與戰略平臺上,但是共和國與美國在能量武器領域的拓展應用表現得更加積極,並且在20年代就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進展,到30年代中葉就非常成熟了。比如在印度戰爭期間,共和國海軍就利用了在鐳射武器系統基礎上開發的“鐳射虛擬三維偽裝系統”用來偽裝伴隨航母戰鬥群活動的護航戰艦,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成功欺騙了美國的偵察衛星。

能量武器的另外一個拓展應用就是“非致命性武器”。這裡既包括針對人員的武器,也包括針對裝置的武器,比如用來摧毀偵察衛星上的光學裝置的鐳射器,以及電子裝置的定向電磁武器。這些武器不會直接摧毀衛星,卻能摧毀衛星上的關鍵裝置,使衛星喪失正常工作的能力。

問題是,這種“致殘性質”的攻擊行為也很快就被禁止了。

不管怎麼說,衛星是極為脆弱的高價值軍事系統,一套導航衛星系統就頂得上幾支航母戰鬥群,而要破壞導航衛星系統,絕對比干掉幾支航母戰鬥群容易得多。

受大國間的秘密協議影響,就只能在“非致殘”上做文章。

簡單的說,就是讓目標衛星在某一時間段或者某一空間喪失正常工作能力,從而達到短暫癱瘓對手衛星系統,卻不給對手留下任何證據的目的。不管怎麼說,衛星屬於高科技武器裝備,而科技含量越高,可靠性就越低,出點故障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沒有任何國家會因為衛星暫時“失靈”而向另外一個國家開戰。

勞譽德辛苦好幾年,搞的就是這麼一套干擾裝置。

按照設計標準,該裝置能在短時間內干擾水平距離在500千米以內,軌道高度在2500千米以下的所有偵察衛星。因為燒燬衛星上的電子裝置會留下永久性證據,所以該系統暫時還不能干擾偵察衛星以外的其他軍用衛星。當然,這不是關鍵。

在影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