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枚戰區防空導彈,以及1套戰術攔截系統,能夠同時攔截上百個目標。
要想突破這麼嚴密的防空系統,至少需要投入數十架戰鬥機。更重要的是,兩座軍事設施都在大山深處,上面是100多米厚的泥土與岩石,必須用戰鬥機投擲重型鑽地炸彈,而且要多枚炸彈落在同一個命中點上,才能將其摧毀。也就是說,戰鬥機必須進入防空系統的攔截範圍投彈。
綜合這些因素,足以肯定,共和國空軍動用了某種不為外界所知的先進戰鬥機。
讓參謀去聯絡各基地的美軍軍官後,杜奇威就找到了CIA與NSA派駐的官員,要求他們儘快提供共和國空軍新式裝備的所有相關情報。
雖然這個時候搞清楚原因已經於事無補,但是作為聯軍的最高指揮官,杜奇威必須搞清楚對手手裡還有多少王牌。換句話說,如果連對手的實力都不清楚,杜奇威憑什麼取得最終的勝利呢?
也就在這個時候,針對土耳其軍事系統的大規模轟炸已經開始了。
可以說,杜奇威基本上都猜對了,共和國空軍的作戰飛機沒有進入戰區,甚至沒有靠近土耳其國境線,大部分轟炸機都在伊朗東南部或者東部沙漠上空發射了巡航導彈,而大部分戰鬥機都在伊拉克的兩河下游上空,或者伊朗西北部的高原上空投下了防區外彈藥。首輪打擊中,因為轟炸機攜帶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速度比防區外彈藥快得多,威力更大,更加適合打擊高風險性的重要目標,所以重點轟炸了土軍的防空陣地,特別是區域防空導彈陣地與遠端警戒雷達系統陣地。戰鬥機攜帶的防區外武器能夠更加靈活的配製戰鬥部,某些先進彈藥還能在任務期間根據情況選擇適應的打擊方式,所以更加適合用來對付各種需要反覆轟炸的大型目標,比如空軍基地、陸軍營地等等。
杜奇威沒有猜中的是,共和國空軍沒有重點轟炸指揮與通訊目標。
事實上,土軍在東南地區的大型指揮中心並不多,而且都在地下,必須用重型鑽地彈藥進行凌空打擊,不適合在第一輪轟炸中下手。更重要的是,共和國空軍出動的作戰飛機數量遠沒有杜奇威估計得多,所以得打擊最應該打擊的目標。
正是如此,杜奇威剛剛送走情報官員就收到了第二份戰報。
轟炸全面開始,土耳其東南地區的大多數軍事設施都遭到了轟炸。
雖然土軍發來的戰報仍然混亂不堪,但是與上次相比,內容豐富了許多。杜奇威沒有詢問土軍派來的聯絡軍官,從土軍發來的戰報中就能看出,土軍的大多數指揮設施都沒有遭到轟炸,不然不可能這麼快就發來戰報。
因為不清楚共和國空軍投入了多少力量,所以這個判斷多少讓杜奇威有點難以置信。
裴承毅到底想幹什麼?
按照杜奇威的理解,開啟防空突破口之後,裴承毅首先要做的就是出動戰鬥機,炸掉土軍的幾個重要指揮中心。雖然土軍的指揮中心都設在地下,而且有多個假目標,但是以軍情局的實力,不可能不知道這些設施的準確位置。也就是說,裴承毅沒有理由放過這麼多的高價值目標。
想到些個問題時,杜奇威的第一想法就是,裴承毅準備打地面戰。
從整個轟炸行動來看,共和國空軍並沒有重點轟炸某一區域,或者說對土耳其東南地區的所有防空陣地、空軍基地與陸軍營地都進行了重點轟炸,如果裴承毅不打算發動地面戰爭,而是希望透過大規模轟炸來打垮土耳其,就沒有必要這麼做,而是應該利用開啟的防空突破口,首先癱瘓土軍的指揮系統,再逐步瓦解土軍的戰鬥力。只有在需要及時發動大規模地面戰爭,也就是需要出動大量空中力量為地面部隊提供支援與掩護的情況下,才應該在戰爭開始時全面打擊對手的防空系統、空中力量與地面部隊,瓦解敵人的國土防禦能力,讓地面部隊在最輕鬆的環境下參戰。
只是,杜奇威沒有堅持這個判斷。
雖然杜奇威並不否認裴承毅正在積極為地面戰爭做準備,但是在他看來,裴承毅沒有理由“放棄”空中打擊。按照杜奇威的判斷,天亮前,即空中打擊開始前數小時,部署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第一戰鬥單位已經出發,預計將在30日凌晨到達伊朗西北的西亞塞拜然省。雖然杜奇威非常肯定第一戰鬥單位的實力,但是在他看來,這支王牌部隊需要24小時才能完成進攻前的準備工作。也就是說,第一戰鬥單位將在7月的第一天越過邊境線,攻入土耳其境內。
如此一來,共和國空軍還有大約40個小時進行前期火力準備,足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