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怎麼說,第一戰鬥單位本來就是常駐巴基斯坦的地面部隊,而且平常也會到俾路支省集結訓練。第二戰鬥單位前往波斯灣,在很多人來看是去參加軍事演習,因此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第九戰鬥單位到達瓜達爾港,而且開始登船,又是為了什麼?
當天下午17點左右,共和國國防部才在官方網站上釋出相關訊息,即第九戰鬥單位將前往伊拉克參加聯合軍事演習。
這下,不但新聞媒體大吃一驚,就連美國聯邦政府都嚇了一跳。
參加演習的是第九戰鬥單位,那麼第二戰鬥單位去海灣地區幹什麼?
正是如此,在蘭德斯做出部署後不到10個小時,美國當局再次召開高層會議,討論共和國此舉的真實意圖。
事實上,壓根就不用討論。
就算對IQ不太高的蘭德斯來說,也能看出端倪。
第二戰鬥單位肯定會進駐伊拉克,而之前到達俾路支省的第一戰鬥單位將前往伊朗的庫爾德省。也就是說,共和國將用1個戰鬥單位的兵力迫使美國在土耳其方向上投入至少1個師的兵力,然後用2個戰鬥單位在戈蘭高地方向上發起進攻。因為短期之內,美國最多在前線投入1個師的兵力,所以共和國很有可能利用這一點,在6月底發動戰爭,並且在兩個方向上同時展開進攻。雖然3個戰鬥單位的總兵力只有6萬,但是以共和國陸軍的強悍戰鬥力,在美軍到達之前,兩個方向上的戰局都將變得對美國極為不利。也就是說,美國將陷入兩難境地,救土耳其就得放棄以色列、而救以色列就得放棄土耳其。對於美國來說,不管是放棄土耳其還是放棄以色列,都意味著必須接受自朝鮮戰爭以來最為慘痛的失敗。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正是共和國積極主動的發起進攻的根本目的。
毫無疑問,美國必須變被動為主動。
這次,美國當局沒有花幾個小時爭論問題,僅僅用了1個多小時,蘭德斯就授權洛布林夫人全權處理與中東有關的事務,並且讓杜奇威以總統特使的身份要求以色列當局儘快在成立聯合指揮機構的問題上做出決定。
美國這邊會議結束的時候,以色列那邊已經是21日凌晨了。
杜奇威沒有耽擱時間,在半夜趕往以色列總理府,要求以色列總理立即在是否加入聯合指揮部的問題上做出答覆。
這個時候,運載著第九戰鬥單位的戰略投送艦隊已經離開了瓜達爾港。
因為聯合演習在23日舉行,所以第九戰鬥單位必須在22日凌晨前到達巴士拉港,才有可能在演習開始前到達伊拉克西部的安巴爾省。也就是說,運送第九戰鬥單位的戰略投送艦隊要在24小時之內航行大約2400千米,除掉進出港所需的時間,平均航行速度要達到每小時120千米,也就是65節。
當然,沒有人懷疑第九戰鬥單位能否及時到達演習地區。
運送第九戰鬥單位的戰略投送艦隊是共和國的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完全由快速運輸船組成的戰略投送艦隊,12艘大型運輸船的最大航行速度都在70節以上,為了組建這支世界上能力最強悍的戰略投送艦隊,不但共和國海軍投入了上千億資金,共和國陸軍也為之支付了大約1500億的費用,畢竟戰略投送艦隊的主要服務物件就是陸軍的戰鬥單位,而為陸戰隊服務的是兩棲攻擊艦隊,正是因為投入過於巨大,所以共和國只保留了一支快速戰略投送艦隊。
大約1天之後,第九戰鬥單位在巴士拉港上岸。
6月22日半夜,當第九戰鬥單位的先頭部隊在安巴爾省的魯特拜鎮宣佈參加聯合軍事演習的時候,全世界都震驚了。
毋庸置疑,共和國陸軍的戰略機動能力給所有人都留下了一個極為深刻的印象。
20日凌晨,第九戰鬥單位從共和國西北地區的駐地出發,在不利用空運的情況下,僅僅用了72個小時就到達了5000千米以外的戰區,並且保持著旺盛的戰鬥力。要知道,這不是一個旅,或者僅僅2萬官兵,而是一個擁有上千輛坦克與步兵戰車,數千輛各種戰鬥與運輸車輛的重型裝甲部隊。如果放在20年前,別說在72小時內轉移5000千米,能否在3天內完成港口裝卸工作都是個問題。
因為快速戰略投送艦隊將在24日回到瓜達爾港,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共和國陸軍能在月底之前將第四個戰鬥單位送到伊拉克。
果真如此的話,以色列連還手之力都沒有。
也就在23日上午,爆出了一條更加驚人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