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簿褪撬擔�狹浠�僑絲諼侍庀蚧檔囊幻媯��ざ�痺蚴僑絲諼侍庀蠔玫囊幻妗�
不管怎麼說,只有順利度過嬰兒潮,共和國人口狀況才能恢復到合理狀態。
眾所周知,在2055年到2065年之間,共和國的老齡化問題達到巔峰,隨著嬰兒潮的到來,在2065年之後,社會問題將有所緩解。按照20年一代人計算,在2075年之前,共和國當局絕對不會以內部改革為主,至少還會發起一輪擴張。因為在此之前,共和國的全球大國地位已經得到承認,所以按照常人理解,共和國的第二輪對外擴張就是從美國手裡奪走頭號霸主的寶座。
正是如此,在面臨選擇的時候,絕大部分共和國公民選擇了強硬路線。
這種選擇的最直接體現就是全體代表大會上出現了大量具有軍人背景的代表。
當然,由此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顏靖宇在2052年的換屆選舉中,以毫無懸念的選票再次當選。
事實上,顏靖宇能夠以高達90%的支援率當選,與他選擇的搭檔有很大的關係。
與外界的評論一樣,如果不是顏靖宇在2052年的時候選擇與裴承毅組成競選搭檔,這次選舉很有可能是另外一種結果。
要知道,以當時的情況,所有代表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國家元首能否率領共和國在下一場戰爭中取勝。雖然沒有人懷疑顏靖宇的強硬立場,但是沒人相信他的軍事才能。不管怎麼說,顏靖宇即不是軍人出身,又沒有像王元慶那樣,上臺之後就率領共和國取得了一次非常漂亮的軍事勝利,所以在選擇顏靖宇的時候,代表們肯定會考慮顏靖宇的搭檔,即輔佐顏靖宇的國家副元首有沒有足夠的軍事才能。畢竟在2027年之前,王元慶也是以國家副元首的身份協助趙潤東,為國家取得了重大軍事勝利。
當然,最應該考慮這個問題的不是代表,而是顏靖宇。
雖然作為國家元首,顏靖宇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未來10年、甚至15年間,國際鬥爭的主動權仍然在共和國手中,即什麼時候開戰,以及以什麼樣的方式開戰,不是由美國說了算,而是由共和國說了算,所以在世界大戰何時爆發的問題上,顏靖宇的決策權肯定超過了美國總統。換句話說,只要他願意,可以將大戰爆發的時間拖到2057年之後,讓下一任國家領導人去對付美國。但是對王元慶親手栽培的接班人來說,如果顏靖宇連這麼一點責任感都沒有,也就沒有資格成為共和國元首了。也就是說,只要他想在在任期間率領共和國擊敗美國,就得挑選一位能夠幫助他指揮共和國軍隊作戰,而且有足夠的能力率領共和國軍隊取勝的搭檔。
毫無疑問,裴承毅是不二選擇。
用一些西方新聞媒體的話來說,裴承毅在2042年出任國防部長、在2047年出任安全副總理,都與顏靖宇有關。也就是說,早在2042年,顏靖宇就將裴承毅當成了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當裴承毅在2052年以搭檔的身份與顏靖宇一同參與競選的時候,沒有人會為此感到驚訝。
裴承毅出任國家副元首,並不意味著共和國將主動挑起戰爭。
別說顏靖宇,就連杜奇威都知道,在裴承毅住進副元首官邸的那一天,共和國主動引發戰爭的可能性至少降低了一半。原因非常簡單,真正的軍人都會愛惜軍人的生命,絕對不會在沒有準備、或者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挑起戰爭。毋庸置疑,裴承毅是真正的軍人,而且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軍人。如果說只要利益足夠大,政治家就會冒險,那麼在看不到勝利曙光的情況下,軍事統帥肯定不會冒險。
換句話說,裴承毅在2052年出任國家副元首,主管共和國的國防軍事工作,很有可能將戰爭爆發的時間延遲好幾年。
2052年的時候,就連美國的新聞媒體都認為,共和國與美國仍然有和解機會。
當然,這個認識很快就被共和國在2052財年度的鉅額國防預算,以及2051財年度的實際國防開支給打破了。
裴承毅是個貨真價實的軍人,只是在面對敵人的時候,他的選擇不是花更多的時間去做準備,而是花更多的力氣去提前完成準備工作。
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認為裴承毅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元兇之一。
當然,因為主管共和國國防軍事工作的是裴承毅,所以在2054年的時候,即共和國是否接受《斯德哥爾摩協議》的問題也是由他決定。雖然根據後來解密的資料,在是否簽署這份協議的問題上,顏靖宇早就表了態,即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