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的政變。
問題是,卡西利發表宣告之後就從公眾面前消失了。
顯然,這是非常反常的現象。要知道,以當時的情況,肯定是以勞恩斯為首的一批領導人試圖推翻卡西利,掌握古巴大權,而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卡西利在發表宣告之後就應該採取行動,至少應該撤除勞恩斯等人的職務。
直到3月30日,古巴勞動黨才發表宣告,卡西利真的病倒了。
為了證明,古巴勞動黨還請來了專門為卡西利提供醫療服務的共和國醫生,證明卡西利在3月25日夜間就住進了醫院,而且接受了緊急治療。
2天后,古巴勞動黨公佈了卡西利病情的初步診斷結果。
導致這位年過70的國家領導人倒下的原因正是10年前的那次爆炸,當時受急救情況等因素限制,有5塊彈片留在卡西利體內,其中1塊直徑約莫5毫米的彈片沿著頸部動脈進入腦部,引發腦溢血。雖然這樣的病情不是沒得救,依靠發達的醫療技術,可以取出彈片或者使彈片在血管內溶解,但是不管怎麼樣,這麼大的手術肯定無法在古巴進行,而且會讓卡西利在床上躺上幾個月。
受此影響,卡西利在4月4日離開古巴,前往北京就醫。
也就在這一天,勞恩斯宣佈提前舉行黨內選舉。
雖然黨內選舉與全國大選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以古巴的國情,最高領導人不是國家元首,而是勞動黨總書記,所以黨內選舉比全國大選還要重要。正是如此,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援勞恩斯。
爭執一直持續到5月初,最終以相互妥協結束,即黨內選舉與全國大選同時進行。
雖然當時有人認為,這是共和國施加影響的結果,因為這麼做與政治改革有關,而在古巴搞政治改革,一直就是共和國當局的最高目標,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發生在2053年5月初的事情與政治改革根本就沾不上邊。要知道,任何改革都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袖式的人物,而古巴在這個時候卻群龍無首,別說關係到國家社會基本體制的政治改革,就算是高層人事變動也會引來大麻煩。
事實上,這正是美國要的結果。
如果黨內選舉與全國大選的結果相背,維持古巴社會穩定的基礎要素就將土崩瓦解。
實際結果也確實如此,勞恩斯以微弱優勢贏得了黨內選舉,卻沒有能夠在全國大選中獲得半數以上的選票。
6月初,全國大選第二輪投票開始。
雖然已經成為古巴勞動黨總書記的勞恩斯團結了黨內力量,但是一些之前並沒有參與執政工作的小黨卻組成了競選聯盟,揚言要在第二輪選舉中擊敗勞動黨,徹底改變古巴的政治面貌。
毋庸置疑,這正是美國情報機構的傑作。
不管怎麼說,古巴是一個拉美國家,而拉美地區並不缺乏民主思想。要知道,在20世紀60年代的獨立浪潮爆發前100多年,所有拉美國家都完成了獨立革命。正是如此,古巴當局並不排斥其他政黨,也不可能排斥其他政黨。
6月中旬,大選第二輪投票的計票工作結束。
雖然結果顯示勞恩斯領導的勞動黨取勝,勞恩斯順利當選古巴國家元首,但是輸掉大選的政黨聯盟卻宣稱大選存在嚴重舞弊,要求在國際機構的監督下重新投票,而古巴勞動黨則認為大選不存在問題,沒有理由重新投票。
爭執持續到6月底,古巴最高法院決定重新計票,而不是重新投票。
7月2日,古巴選舉委員會宣佈,勞恩斯的勞動黨以62%的支援率獲勝,而且總票數超過1200萬,相當於全國選民的70%,超過了法定的最低限度,選舉結果有效。
次日,政黨聯盟再次宣佈拒絕承認選舉結果,堅持要求重新舉行大選。
7月4日,勞恩斯宣誓就職。當天,他就下達了在哈瓦那、聖地亞哥等大城市實行宵禁的戒嚴令,並且勒令政黨聯盟在1周之內宣佈解散,並且接受大選結果。
顯然,勞恩斯不是處理緊急情況的政治家。
7月10日,在勞恩斯下達的最後通牒到期前,古巴各地爆發了大規模遊行示威。
次日,美國宣佈高度關注古巴局勢,並且命令駐紮在諾富克的艦隊與駐紮在彭薩拉科的陸戰隊進入戰鬥狀態。
7月11日下午,勞恩斯前往位於哈瓦那郊外的兵營途中遭遇襲擊,被炸身亡。
到此,古巴局勢徹底失控!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72章 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