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共和國的立場上,義大利肯定是共和國當局宣揚“新歐州政策”的最佳平臺。
一些經驗豐富的新聞記者早就看出了這一點,所以不辭辛苦的來到羅馬,並且準備好了新聞通稿,只要有重大訊息就能在第一時間發出報道。
當然,大多數來到羅馬的記者都意識到,前兩天肯定不會發生什麼大事。
不管怎麼說,裴承毅的歐洲之行是正式國事訪問,按照正規的外交禮儀,在做正式之前需要參加很多象徵性的活動,比如會晤義大利總統、前往梵蒂網拜訪教皇、會見共和國駐意使領館工作人員與旅意僑民、參加義大利當局安排的重大活動等等,這些事情,怎麼也要花上兩三天,而裴承毅的義大利之行只有三天,所以很有可能在第三天,也就是在離開羅馬的前一天釋出重大訊息。
因為裴承毅的下一站將是東南歐的希臘,考慮到共和國與希臘的特殊關係、以及希臘在歐盟中的地位,所以裴承毅不大可能在雅典有驚世之作。希臘之後,裴承毅還將訪問羅馬尼亞、波蘭、捷克、奧地利、荷蘭與西班牙,最終從馬德里啟程回國,而在這些國家中,只有西班牙的實力稍微強大一點,其他都是歐洲小國。也就是說,除非裴承毅打算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後來做,不然就得在羅馬有所表示。如果這是演戲,那還可以理解,問題是,在外交領域,“壓軸戲”的意義並不明顯,甚至沒有好處可言。
不得不承認,某些西方資深新聞記者的能力確實非常驚人。
當然,首先行動的肯定不是西方新聞媒體。
26日夜間,在裴承毅參加義大利總理為其舉行的正式宴會時,共和國的新聞媒體就對元首歐洲之行前4站的收穫做了總結,並且對當前的國際形勢做了分析。這些還沒什麼,重要的是,在分析國際形勢的時候,共和國的新聞媒體都提到了非常關鍵的一點,即地處歐亞大陸兩端的共和國與歐盟具有相似的國家利益,也具有相近的戰略目的,完全能夠在維護世界和平與推動國際秩序大變革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毋庸置疑,這就是共和國向歐盟發出的同盟訊號。
準確的說,是共和國新聞媒體在為即將發生的事情造勢。
當天晚上,義大利當局打破沉默,由總理府新聞發言人在非正式場合向記者透露,義大利代表歐洲集體安全組織與共和國在安全領域進行更加積極與廣泛的磋商,有望在近期取得共識。
這下,全球輿論頓時炸鍋了。
別的不說,當天夜間與次日凌晨,飛往羅馬等義大利主要城市的航班全部爆滿,那些之前沒有趕往羅馬、退掉了機票和旅館房間,又沒有能夠買到機票的記者恐怕連腸子都悔青了。
當然,該來的早晚要來,共和國與義大利的領導人也不會等記看到齊了才釋出訊息。
羅馬時間9月27日上午8點30分,在位於市中心的國泰賓館,共和國國家元首與義大利總理,以及專程趕來的法國總統、德國總理、希臘總理、羅馬尼亞總統、波蘭總統、荷蘭首相、比利時首相、盧森堡大公等13個歐州集體安全組織成員國的首腦共同宣佈,共和國與歐州集體安全組織正式締結《安全事務合作條約》。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2057年度最具有爆炸性的新聞之一。
雖然這份條約換了個名字,之前被稱為《中歐安全同盟條約》,但是具體內容沒有太大的變化。即雙方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全面合作的基礎之上,開展與加強在傳統安全領域的全面合作。換個名字的主要目的不是更好聽,而是降低受關注的程度,畢竟“合作”比“同盟”溫和得多,而且在“安全”後面加個“事務”等於縮小了“安全”的詞意,也就縮小了條約的涵蓋範圍。
總而言之,這絕對是一部意義非同凡響的準同盟條約。
即便按照歐洲集體安全組織的規定,該條約要想生效,還要經過13個成員國立法機構審議批准,因為法德意三國的立場早已明確,而在接下來的20多天內,裴承毅將陸續訪問其他10個歐安組成員國,而這些歐安組成員國與共和國的關係並不差,所以很多國際局勢評論專家都認為,該條約肯定能生效,而且很快就會生效。
到此,裴承毅的歐洲之行達到了新的高潮。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24章 風暴來臨
《中歐安全事務合作條約》(因為在羅馬簽署,所以又被稱為《羅馬條約》)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一份準同盟條約,並不具備軍事政治同盟的基礎性條款,即沒有對締約雙方在共同安全中所承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