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從第九戰鬥單位那邊突圍的難度肯定大得多。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袁晨皓也確實應該讓第九戰鬥單位的主力部隊過去。
只不過,在第90戰鬥單位已經在裡海西岸站穩腳跟的情況下,袁晨皓肯定希望在戰線南方有更大的作為,也就不會動用第九戰鬥單位的主力部隊。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必須殲滅俄軍烏拉爾方面軍,袁晨皓甚至不會讓第九戰鬥單位的支援旅北上,因為這會削弱第九戰鬥單位的整體戰鬥力。
打到這個時候,也就是2月4日下午,俄軍兩個方面軍都陷入重圍。
也就在這個時候,共和國陸軍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那就是在戰役收尾階段,把重點放在哪個方向上,南面,還是北面?
單純從軍事戰略角度出發,肯定應該選擇北面。
以2月4日夜間的局勢來看,佔領烏法的第十戰鬥單位與佔領奧倫堡的第七戰鬥單位已經形成了進攻的雙箭頭,即便按照最普通的戰術,第十戰鬥單位可以與留在葉卡捷琳娜堡的第100戰鬥單位協同作戰,攻佔彼爾姆與伊熱夫斯克,再一同向基洛夫進軍,最終形成攻打莫斯科的右翼鋒線。第七戰鬥單位則可以在第70戰鬥單位的支援下,繼續向西挺進,攻打薩馬拉與烏里揚諾夫斯克等地,形成攻打莫斯科的左翼鋒線。到這個時候,進軍莫斯科的陣勢已經排開,即戰線已經拉開,加上進入了俄羅斯歐洲地區的大平原,非常適合大兵團作戰,只需要持續投入作戰部隊,就算再不濟,也能穩打穩紮的向莫斯科推進,最終佔領俄羅斯的首都。
問題是,戰爭從來就不完全由軍事因素決定。
雖然從整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