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空戰中至少能夠攔截64枚空對空導彈。更重要的是,J…22的動力系統採用的是20級複合蓄電池,能夠與攔截系統併網工作,所以在不考慮作戰半徑的情況下,J…22對空對空導彈的攔截能力幾乎為無限多。為了發揮攔截能力,J…22在機身四周設定了32個攔截視窗,並且透過中央光學分離器,能夠同時向8個視窗傳輸高能鐳射,加上每個視窗上的光學稜鏡可以將鐳射束導向2個目標,所以能夠同時攔截16枚來襲導彈。照此計算,擁有再強大的遠端攔截能力的戰鬥機也拿J…22沒有辦法。要知道,J…20就算增添外部掛架,一次也最多隻能攜帶16枚攔截導彈,而且在彈艙內掛彈的時候,則只能攜帶16枚攔截導彈。也就是說,從純粹理論的角度計算的話,J…20不可能用攔截導彈擊落J…22。
前面已經提到,J…22的空戰機動性幾乎是J…16的4倍,是J…20的2倍,而按照比較通用的空戰計算方法,在格鬥空戰階段,如果雙方的機動性差距達到50%,那麼弱勢一方就很難取勝,比如在與F…22空戰的時候,機動性差距約30%的F…15的勝算都微乎其微。如此一來,只要進入格鬥空戰階段,J…16與J…20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由此可見,J…22就是一架為格鬥空戰而設計的戰鬥機。
當然,這也符合空戰潮流。在自衛攔截系統的效能越來越強大,而戰鬥機攜帶的攔截導彈數量又無法無限制提高的情況下,格鬥空戰已經成為爭奪制空權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
為了提高格鬥空戰能力,J…22的武器搭配也非常特別,主戰武器是2部能量武器,一般情況下是1 門脈衝鐳射炮與1門粒子束武器,也可以用1門電磁機關炮替換。雖然J…22也有彈艙,但是彈艙的容積非常有限,而且主要用來攜帶拖拽式誘餌,或者專門用來干擾攔截導彈的誘餌導彈,而不是格鬥導彈。事實上,在格鬥空戰中, 格鬥導彈的意義也不大,畢竟攔截系統也能輕易擊落格鬥導彈。
與操控系統比起來,J…22的武器配製還不算駭人聽聞。
眾所周知,4倍推重比,加上智慧蒙皮提供的氣動效率,J…22的極限過載超過20G,在測試的時候甚至以俯衝的方式達到過30G。這是個什麼概念呢?1個G就是物體在赤道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即每平方秒9。8米(形象的說,就是在1秒鐘內將物體的速度由靜止提高到每秒9。8米),那麼20G就相當於20倍重力加速度,30G則是30倍重力加速度。正常情況下,人體最多能夠承受9個的過載,而且在這個時候,即便是受過訓練的飛行員也會出現噁心、黑視等生理反應(主要就是心臟無法將血液送進大腦,使大腦缺氧而產生的生理現象),在12G的情況下,飛行員就有可能猝死。正是如此,在21世紀初,幾乎所有戰鬥機的最大過載只有9G,部分戰鬥機的最大過載甚至只有7G,即便從20年代開始,隨著新式抗荷服問世(主要就是更加輕便,穿戴之後不會對飛行員的正常行為產生影響),以及在短時間內提高抗過載能力的藥物出現,戰鬥機的最大過載一路攀升,到J…20的時候,已經達到15G。問題是,不管是抗荷服還是抗荷藥物,都無法提高飛行員自身的體能,也就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即在某個極限下,巨大的過載會讓飛行員無法動彈。比如在10G的過載下,飛行員舉手這個動作機相當於舉起100千克的物體。這個極限就是15G,再往上增加的話,飛行員的體能就是個問題了。當然,有人想過用陸軍的外骨骼系統來提高飛行員的體能,即用機械代替人體。問題是,外骨骼系統的控制精度還沒有達到對戰鬥機進行精確控制的程度,也就派不上用場。
針對這個問題,J…22選擇了最直接的辦法,那就是去掉肢體動作,直接用飛行員大腦發出的訊號來控制戰鬥機。這就是人機交換系統,即常說的人機控制介面。因為類似的系統早就用在了家用計算機上,而且已經在幫助殘疾人獲得正常行為能力上取得重大成果,所以用在戰鬥機上的問題不是很大。當然,從安全形度考慮,J…22保留了一套手動控制系統,以便在人機交換系統出故障的情況下,飛行員能夠用手控制戰鬥機飛回基地。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機交換系統的意義不僅僅是提高了戰鬥機的最大過載。
因為不需要透過肢體來控制飛機,做到了飛行員想到哪,戰鬥機就做到哪,所以戰鬥機的反應速度大大加快,加上智慧計算機的輔助控制,其敏捷性,特別是在空戰中的反應速度還遠遠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