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國陸軍的裝甲部隊越過蘇伊士運河,一路暢通無阻的掃蕩整個北非地區。
針對這一劇變,歐洲國家立即採取了行動。
在阿卜杜拉王儲遇刺的第二天,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就以健康檢查的名義,搭乘王室的專機從迪拉姆直飛巴黎,與之同行的,還有艾麗塔公主(摩洛哥國王的長女,如果按照歐洲王國的傳統,艾麗塔才是僅次於長子阿卜杜拉的第二號王位繼承人,只是摩洛哥是阿拉伯國家,而在阿拉伯國家,公主是沒有繼承權的)。緊接著,法國就透過英國,向美國表達了強烈抗議,要求美國確保不會發生任何對歐洲不利的事情。當然,美國當局在表示對北非沒有任何野心之後,並沒做出任何保證,畢竟沒有證據證明,發生在摩洛哥的慘劇與美國有關。受此影響,在兩天後的磋商中,歐洲主動做出讓步,同意按照共和國的意願,處理俄羅斯的戰後問題。作為交換條件,共和國必須兌現在歐洲參戰之前做出的承諾,即在年底之前交付用來武裝180個陸軍師的武器裝備,並且確保不會在未得到歐洲許可的情況下出兵北非地區。對於歐洲的這一要求,共和國給出了非常爽快的答覆,即可以交付武器裝備,也不會悍然出兵北非,只是共和國肯定要在中東戰爭結束之後控制蘇伊士運河,並且對發生在摩洛哥的事情表示非常擔心。
事實上,當時美國確實沒有辦法採取進一步行動。
不管怎麼說,穆罕默德六世已經到了巴黎,在法國的保護之下,美國情報機構不可能像除掉阿卜杜拉那樣除掉穆罕默德六世。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國打算採取進一步行動,法國就會以牙還牙,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廢除不能讓女性繼承王個的規定,以此讓美國精心栽培的侯賽因王子成為擺設。
當然,共和國的擔憂也對美國的行動產生了很大的限制作用。
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在摩洛哥搞的事情,對局勢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歐洲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之前一些歐洲集體安全組織以外的歐盟成員國也在為參戰做準備了。說得直接一點,美國的行動讓很多歐洲人認識到,只有歐洲才能捍衛歐洲的利益。
受此影響,歐洲與共和國的秘密磋商就簡單得多了。
不管怎麼說,在歐洲人眼裡,俄羅斯在烏拉爾山以東的亞洲地區的事情,與歐洲幾乎沒有關係。雖然從道義上講,沒有幾個歐洲人認為共和國應該與俄羅斯清算曆史,畢竟歷史上的歐洲也在東方留下了不少血債,如果要清算曆史的話,法國的凡爾賽宮被燒燬一百遍都不算為過。但是從現實出發,絕大部分歐洲人都認為,北非才是歐洲的關鍵所在,沒有必要為了萬里之外的事情與共和國翻臉。當然,歐州國家的接受能力也有個最大限度,即共和國不應該藉此機會吞併俄羅斯,甚至不能蠶食俄羅斯。總而言之,共和國可以控制與肢解俄羅斯,卻不能以勝利者的身份將俄羅斯的領土劃到自己名下。對此,共和國當局在6月底就給出了明確答覆,即共和國絕對不會佔領俄羅斯的一寸土地。得到這個保證之後,接下來的很多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了。
事實上,到7月份,雙邊磋商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解決現實問題。
雖然到這個時候,共和國在中東戰場上仍然沒有太大的舉動,甚至沒有能夠在整條戰線上取得戰略優勢,但是誰都知道,隨著共和國與歐洲妥善解決了俄羅斯問題,當成千上萬的共和國陸軍官兵到達中東地區,並且投入戰鬥,中東戰爭就會在數個月內,最多1年之內分出勝負。也就是說,共和國在中東戰場上取勝只是個時間問題。如此一來,與中東戰爭有關的善後問題也就浮了上來。
有意思的是,歐洲一直堅持不參與中東戰爭。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算是一個比較明智的決策,即捲入中東戰爭對歐州國家幾乎沒有好處可言,反而有可能因為利益衝突,使歐州與共和國的關係受到影響。可以說,如果再來一次俄羅斯那樣的問題,歐洲與共和國的同盟關係就將走到盡頭,到時候首先迎接共和國百萬雄師的不是美國,而是歐洲。
問題是,歐洲不可能無視中東問題。
暫且不說歐洲與土耳其的關係,畢竟在希臘等國的影響下,歐洲與土耳其的關係一直不太密切,突厥人的未來也與歐洲人沒有任何關係。
關鍵就在以色列、或者說是猶太人的身上。要知道,除了美國之外,歐洲一直是以色列的最大靠山,在歐洲生活的猶太人也有千萬之巨,而且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可以說,歐洲各國可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