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問題是,海軍的這一戰略讓陸軍無法接受。

雖然按照戰後的說法,第三次世界大戰給軍事力量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讓天軍取代陸軍與海軍,成為頭號軍種,但是在大戰期間,特別是在以佔領敵國領土為目的的時候,陸軍與海軍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特別是陸軍,在整個第三次世界大戰中,除了陸戰隊具有類似的能力之外,沒有任何軍兵種能夠取代陸軍。因為規模有限,而且綜合作戰能力遠遠比不上陸軍,所以陸戰隊也不具備取代陸軍的資格,最多隻能在某些特定戰場上完成特定的作戰任務。

面向大陸,陸軍仍然是取勝的關鍵力量。

如果按照海軍的計劃進行,那麼在大戰的後期,至少在接下來的2到3年之內,共和國陸軍將無所事事。雖然在進軍美洲大陸的時候,仍然需要用到地面部隊,特別是在佔領中美洲地區的戰鬥中,需要動用大批地面部隊,但是中美洲地區是典型的“地峽”,即地勢非常狹窄,兩側都是大海,只要海軍能夠順利奪取巴拿馬運河,讓艦隊進入加勒比海,陸戰隊就能挑起地面戰爭的重擔,不需要勞煩陸軍。更重要的是,到2061年底,共和國陸戰隊的兵力規模超過了250萬,戰鬥部隊總兵力超過100萬(陸戰隊還包括了兩棲艦隊、陸戰隊航空兵、陸戰隊基地等等保障性部隊),就算沒有能力單獨打敗美國陸軍,也有足夠的把握在中美洲戰場上獲取勝利。拿下中美洲地區之後,共和國海軍肯定會進軍加勒比海,而掃蕩加勒比海地區眾多島嶼的行動也是陸戰隊的拿手好戲,哪怕是需要進軍古巴,並且在古巴建立進軍美國的軍事基地,也不需要陸軍插手。控制了加勒比海之後,海軍很有可能選擇與天軍合作,即採用西南太平洋上的方式,以戰略轟炸來摧毀美國的國家基礎設施,打垮美國繼續戰鬥下去的基礎力量,迫使美國當局承認戰敗。因為共和國的戰爭生產能力在2060年就爆發了出來,能夠持續7年以上,即在2067年之前都能確保軍事產量不會大幅度下降,所以只要海軍在2062年進軍古巴,就有足足5年的時間來對美國本土進行戰略轟炸。而迫使美國投降最多隻需要2到3年。從減少戰爭傷亡考慮,共和國當局很有可能在這個時候採納海軍與天軍的提議,不登陸美國本土,以戰略轟炸摧毀美國。

由此可見,如果海軍的計劃得到支援,這場戰爭就與陸軍沒有多大關係了。

雖然誰也不能否認共和國陸軍做出的重大貢獻,要知道,在人類歷史上,共和國陸軍是唯一橫掃歐亞非三塊大陸的地面部隊,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征服的區域是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騎兵的5倍,是羅馬帝國的10倍,但是這些都不足以讓共和國陸軍感到滿足,因為決定第三次世界大戰最終結果的不是歐亞非大陸上的戰鬥,而是美洲大陸上的戰鬥,即擊敗美國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可以說,在此之前的所有戰鬥都是在為進軍美國做準備,當陸軍準備了4年才發現是竹籃打水,感受可想而知。

受此影響,確定戰略計劃的時候,陸軍堅決反對從單一方向發起進攻。

反駁海軍戰爭計劃的時候,陸軍提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即沒有兩洋制海權為基礎,攻打巴拿馬運河的作戰行動肯定會受到影響,甚至會遭受慘敗。從戰術上講,就算美國丟掉了太平洋的制海權,也能利用在大西洋、特別是加勒比海的制海權來阻止共和國陸戰隊進攻巴拿馬。比如美軍只要在海地的太子港部署大口徑電磁炮就能封鎖整個巴拿馬運河,如果能夠在牙買加的金斯敦部署大口徑電磁炮,則能封鎖整個中美洲地區。因為沒有進軍大西洋,加上美軍在中美州地區岸防力量的威脅,共和國海軍很難對海地與牙買加的美軍遠端炮兵進行有效打擊,也就無法確保陸戰隊在攻打巴拿馬的時候不會遭到大規模炮擊,更不可能保證戰鬥傷亡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陸軍提集的這個質疑,得到了情報部門的支援。

根據軍情局掌握的資訊,早在2060中期,也就是中途島海戰後不久,美國海軍就增加了新型電磁炮的訂購數量,但是美軍的“長島”級主力艦,以及後繼的“羅德島”級主力艦的建造計劃卻沒有提前。也就是說,美國海軍訂購了遠超過主力艦需要的2000磅級大口徑電磁炮。與之對應的,則是在美國海軍的新一代海上基地中,出現了一種所謂的“多功能任務模組船”,按照軍情局的分析,這種模組船實際上就是共和國海軍的“火力艦”,能夠在特定的情況下執行遠端打擊任務。更重要的是,如果僅僅為了守住巴拿馬運河,並且在必要的時候切斷運河、阻止共和國艦隊進入加勒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