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部分(2 / 3)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的接班人。

外界並不清楚,2113年時的黎志強實際上已經是“第三個”黎志強了。雖然政府並沒批准在人身上做實驗,按照計劃,要到2313年,也就是200年之後,才會在人身上做第一次重建實驗,但是如同之前不允許發展量子智慧技術一樣,這些法律對科學家本身沒有任何約束。

當然,資訊重建只是人類邁向銀河系時代的一項技術,或者說是最基礎的技術之一。

不管怎麼說,人類本身就是物質生物,而不是資訊生物,所以人類要想飛出地球、飛出太陽系,都得依靠物質,極其龐大的物資基礎。

這就是建立在環月軌道與宇宙基的之上的“天狼星一號”宇宙飛船。

這艘與環月軌道、宇宙基地同時建造的宇宙飛船,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宇宙飛船之一,也是影響最大的宇宙飛船之一。雖然早在2075年,人類就踏上了火星,並且在火星上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在火星上發現了非常寶貴的稀有金屬礦藏);短短十五年後,人類的第一艘無人宇宙飛船就落到了木衛三上,並且帶回來了數百萬噸的固態氫;2095年,人類的腳步踏上了土衛六,並且建立了第一個地外衛星殖民地;在22世紀的第一年,人類還將觸手伸向了海王星,並且在十年之後踏上了冥王星;因為冥王星只經被確定為小行星,所以再邁出一步,人類文明就將飛出太陽系。但是與“天狼星一號”宇宙飛船比起來,這些宇航成就都算不了什麼,因為這艘設計總質量超過1億噸、擁有人類歷史上第一臺“質能轉換推進器”,能夠在出航十年之後將速度提高到百分之一光速,也就是每秒3000公里的超級宇宙飛船的目的地不在太陽系內,而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

更重要的是,這艘宇宙飛船上還有第一臺“資訊重建機”。

這只是一臺很原始的資訊重建機,只能用來重建非生命體,但是隻要能夠將這臺裝置帶到地球之外的某個地方,並且為其提供充足的能源,就能完成物質的跨空間轉移,最終實現人類的跨空間轉移。

當然,總得有人到前面去啟動與使用這臺裝置。

雖然量子計算機已經無比成熟,但是在政治家眼裡,絕對不能把關係到人類命運的東西交給一臺具有初級智慧的計算機。

黎志強是資訊重建工程專家,所以他申請了這個艱鉅的任務。

四百年後,“天狼星一號”才能到達比鄰星。

在此期間,黎志強與另外二百三十九名科學家組成的二十個十二人團隊將輪番工作,每個團隊分十個週期工作二十年,即每次持續工作兩年,隨即就進入冬眠艙沉睡三十八年,直到下次被喚醒。人在沉睡中的身體老化速度僅為正常情況下的二十分之一,所以四百年的航行對二百四十名科學家來說只相當於三十九年。一切順利的話,到達比鄰星的時候,黎志強剛好一百二十歲,對於平均壽命已經超過一百八十歲,而且能夠用克隆技術保持青春的現代人來說,一百二十歲並不算老,甚至還得等十年才能申請養老金。到了這個時候,“天狼星一號”將進入比鄰星唯一的行星,用資訊重建機接收來自地球的先進裝置,特別是能夠準確進行人體重建的資訊重建機,然後根據情況,花十年時間建立空間殖民地或者基於行星表面的殖民地。

到這個時候,黎志強才能申請退休養老。

也就是說,由資訊重建系統建立起來的跨空間資訊交換系統將取代宇宙飛船,讓人類文明在已經到達的宇雷空間內自由轉移,自由活動,也就為人類在整個宇宙空間進行擴張與殖民打下了基礎。

黎志強是科學家,不是科幻作家。

雖然在已經到達的空間內,依靠資訊重建系統能夠實現“即時旅行”,但是在沒有到達的空間,人類的步伐仍然非常緩慢。

原因很簡單,量子技術並沒有突破相對論的制約,也沒有否決相對論。

量子理論實際上只能用在微觀層面上,而宏觀尺度上仍然得受相對論制約。

也就是說,光速仍然是宏觀物質運動的極限速度。“天狼星一號”的質能轉換推進器實際上是一臺透過生產與捕捉反物質並且建立能量閉迴圈系統將質量轉換成能量,並且由其產生推力的宇宙發動機,而這已經是相對論之下最先進的發動機了。即便不考慮其他因素,這臺發動機也最多隻能將宇宙飛船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

對浩淼的宇宙來說,這個速度比龜爬還要慢。

可以說,人類文明得到了昇華,卻仍然受到了限制。要想在宏觀尺度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